四、教学流程

四、教学流程

(一)在第一阶段,主要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前25篇。

1.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已有知识,形成语感,初步了解短文大意。

教师先示范读短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由散读文章,教师及时纠正读音(字的读音直接影响它的意思)。

2.指导学生看注释。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不理解的字和句。

3.做阅读训练,一般有五六个加点字解释,两句翻译,还有一个问题。这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尽自己的所能答题,所有问题不能空白。

4.交流学习结果。

教师轮流请学生起来讲解答案,正确的就给予表扬,做错了就请全体同学一起来帮忙。如果是加点字解释错了,其他学生又不能很快地讲出来,就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某篇文言文,其中也有这个字,很快学生就能说出含有这个字的某句话,这个加点字的意思就掌握了。这一步是帮助学生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

有时候,短文下面有文言知识,比如《商鞅立信》一文下就有释“卒”,“卒”的义项很多,有5个,都有例句出现,这就要求学生去记住,以便将来遇到的时候,可以自由运用(找到最恰当的义项)。

5.选择背诵。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篇目背诵,学有余力的学生每篇都背。教师检查。

(二)在第二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中25篇。

1.学生自己反复读短文,调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形成语感,大致理解文章。

2.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不理解的字和句。

3.指导学生查工具书。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找到那个字,逐条阅读义项,再看短文中那个字,找到最符合语境的最恰当的义项。这个过程其实有点难,不过多次实践之后,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最恰当的义项。

4.对于实在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教学生上网查询。利用百度搜索,把短文题目打上去,一搜,百度百科出来了,基本上有原文、译文、注释、启示、相关习题答案等(需要注意的是,网上提供的解释或答案的准确性、规范性有待考究、审辨,不宜盲目信从)。仔细阅读之后,疑问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个是教会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做阅读训练。同上。

6.交流学习结果。同上。

7.选择背诵。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篇目背诵,学有余力的学生每篇都背。教师检查。

(三)在第三阶段,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后20篇。

1.事先教师分配好篇目,比如第51篇《张仪受笞》由徐静讲解,第52篇《牛弘笃学》由蔡歆羽讲解……一次预定5篇短文,分别由5个学生负责。一开始,先挑基础好的学生来讲。老师布置了作业做第51—55篇,共5篇,在一周时间里完成,比如周三下午布置了这个作业,到下周三的下午,就由指定学生来讲解。全班同学都要在一周的时间里,自己做好第二阶段中的1、2、3、4、5这5步。

2.学生当小老师,为同学讲解短文。

主讲学生先要求全班齐读短文,然后点名提问加点字的解释,如果学生说错,主讲人会纠正答案,有时候还要教师来纠正答案。主讲人还要把短文全部翻译一遍,如果有错误,教师及时指正。翻译句子和问答题,也是通过提问完成的。

3.选择背诵。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篇目背诵,学有余力的学生每篇都背。教师检查。

反思:学生主观能动性强,第二次就有学生主动要求来当主讲人,后20篇很快就分配给了20位同学。他们做小老师的模样也挺可爱的,我让他们尝试做了一回老师,他们各自负责的某一篇短文一定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对于学习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