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评价

三、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2.评价方式

自评

A.耐心倾听

B.能认真听老师同学的发言

C.尚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D.不能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

A.积极发言

B.能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C.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D.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A.完成任务

B.能按时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C.能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但不按时

D.不能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校本课程分课时方案

第一课时

课题一 《水浒传·林冲风雪山神庙》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2.了解作品艺术构思的特点。

3.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2.了解作品艺术构思的特点。

3.学习通过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

(略)

四、教学过程

1.梳理思路,把握情节。

2.分析人物。

3.景物描写的作用。

五、作业

阅读《水浒传》。

六、评价方式

(略)

第二课时

课题二 《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

2.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二、教学重点

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三、教学内容

(略)

四、教学过程

1.追溯“三变”,感受白骨精的性格。

2.追溯“三打”,感受孙悟空的性格。

3.追溯两次责怪,感受唐僧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阅读《西游记》。

六、评价方式

(略)

第三课时

课题三 《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曹雪芹及其作品《红楼梦》。

2.学习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现主题思想的特点。

3.体会作品生动、洗练、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略)

三、教学内容

1.解题。

2.理清情节、思考。

3.贾雨村形象分析。

4.门子形象分析。

五、作业

阅读《红楼梦》。

六、评价方式

(略)

第四课时

课题四 《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探讨周瑜如何用计。

2.分析在矛盾冲突中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3.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探讨周瑜如何用计。

三、教学内容

(略)

四、教学过程

1.解题。

2.理清小说的情节线索,探讨周瑜如何用计。

3.分析人物的特点。

五、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六、评价方式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