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创作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即兴创作在音乐课堂中的实践

说到即兴创作,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即兴创作的理解存在误解,认为即兴创作就是作曲,对于初中阶段学生过难,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很少看到即兴创作的环节。其实音乐课堂中的即兴创作教学并非只局限于旋律的创作,在节奏、旋律、歌词、情绪、甚至演唱形式上都可以做即兴创作的教学。当今的初中生对于音乐元素虽然有所耳闻,但未能构成一种系统的认识,因此需要教师在即兴创作前进行一定的规范讲解与引导铺垫。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恰当的即兴创作能够增进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音乐课堂中,即兴能力并不需要特别复杂,在教师的提示引导下,学生依据想象,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由发挥,比如:

(1)旋律的即兴训练:教师给出一个简短前奏,给出接下来乐句的节奏,学生立刻自行选择合适的音符进行旋律的编配。

(2)节奏旋律综合性的即兴训练:教师准备几个画着基本节奏型的卡片,任意卡片可重复使用,教师确定拍号、起始音之后,学生选择卡片进行自由组合并选取合适的音符进行即兴创造。

在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音符、节奏的选择,保证了创编韵律的规范性,由于每一位学生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他们将自己创编的乐曲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会有一种他们也可以是作曲家的成就感。

(3)声势创编:以身体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如拍手、跺脚、捻指、拍腿等发出声响,结合起来进行声势的自主创编。

音乐声势训练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适用于音乐的基础训练。由于即兴演奏是一种有时间限制的能力锻炼方式,因此对于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很大的益处。

柯达伊教学法在当前中国音乐教育中走在前沿,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方面却刚刚起步。科尔文手势、首调唱名法、节奏字母谱、即兴创作等是柯达伊教学法中几种典型的教学手段。

科尔文手势作为视觉感官上的辅助工具,利用空间的距离给音高直观的抽象。通过视觉辅助理解旋律线条,帮助分辨乐曲旋律的高低起伏,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情绪。节奏字母谱不仅触发学生听觉上的感官,更多的是将其与对应的节奏符号相结合,帮助学生明确各个节奏型的含义与内容,能够将唱名与节奏分开来系统地训练与拓展,丰富音乐课的教学内容。首调唱名法能够做到快速激发学生兴趣,让黑白的乐谱以听觉、演唱的方式快速被学生感知,相比于传统的固定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将读谱的难度降到了最低,确定好音级关系之后便不需要注意升降记号。节奏字母谱给予节奏更丰富的韵律,更加清晰简便的书写方式让节奏也能充满乐趣。即兴创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辅助学生认知乐曲的调性等基本音乐元素,它也是一种有时间限制的能力锻炼方式,有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音乐课的实践,突破了原有单一的“教师教授—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的互动性,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能够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在歌唱上,而且在其他音乐体验、音乐表达方面均能有显著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