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本所选课文都是经典的作品,受年龄、阅历、经验、知识面、社会背景等限制,学生难免与有些课文产生隔阂,进而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的起点是学情,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依学情,定起点”,我们拿到一篇课文,发现作者是鲁迅,生活年代离我们较远,或者是《狼》,蒲松龄生活年代离我们更远,那么我们教学的起点应该是拉近我们和作者及其作品的距离,首先要试着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让他们对经典的态度从畏惧到感兴趣,而课文情景朗读视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文字是抽象的,而课文情景朗读视频是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是具体的,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一些画面,对于与学生有一定距离感的作品,课文情景朗读视频能够快速有效地拉近学生与作品的距离,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教师在导入环节和内容理解环节,恰当、适量地应用课文情景朗读视频都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为例,笔者在2019年第一次上这篇课文时,采用传统的导入,通过介绍鲁迅这个人以及讲述他的故事来导入,试图拉近学生与鲁迅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距离,笔者认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并没有帮助学生深度理解课文。《余映潮语文教学技法80讲》一书中提到,“开课揭题,直入情境”。余映潮提出,在导入阶段不应该“缓入”,而应该“一方面给学生争取到更多的品读课文积累语言的时间,一方面给教师提供了诗意设计艺术思考的机会”,也就是说导入环节要“直入”,余映潮把播放录像归入“缓入”型导入,笔者认为如果运用恰当,我们选择的这段视频刚好能帮助学生“直入”课文,那播放这段录像也不失为“直入”导入,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

于是,在2020年第二次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笔者选择了以一段课文情景朗读视频导入。这段课文情景朗读视频是一段课文情景朗读视频,是由瞿弦和老师朗读课文,并配以情景动画和音乐。瞿弦和老师的声音非常具有感染力,动画将百草园里玩耍的小鲁迅,以及蟋蟀、油蛉、黄蜂、叫天子、皂荚树等等全部呈现出来,讲“美女蛇”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环环相扣,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注意力最不容易集中的学生都被深深吸引。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直入情境,使学生快速读懂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用直观的课文情景朗读视频让学生发现原来鲁迅小时候也和他们一样天真烂漫,还消除了学生与经典的隔膜,与没有播放课文情景朗读视频那节课相比,学生兴趣度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