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实践生活,以跨学科扩大学生学习平台

三、引导学生实践生活,以跨学科扩大学生学习平台

前面曾提到TED演讲的App,里面收集了文学、音乐、科学、设计等领域杰出人物事迹的分享,多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能更好地促使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堡垒。实行跨学科教学,这并不是单纯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生拼硬凑,而是突出强调美术学科,通过其他学科解决学习美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找到交融点。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解决课堂中的知识点以及问题,可以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形式,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如“水墨汉字的创造设计”可以运用语文和历史知识,将古代文字、水墨和现代设计相结合:(1)美术:水墨渲染,汉字创意变形;(2)历史:中国古代汉字发展史;(3)语文:中国古代汉字的识读,学生发挥自己创造性,获得有趣的汉字学习同时,增加了各学科的知识(见图2-9)。或者“门环设计”,以北京故宫门环为例,可以利用地理中的地域知识,为孩子们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帮助学生增强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了解我国国都,增强热爱地理的情感。再比如,与其他人文学科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通过人文学科之间的性质不同,寻求其共同点,与音乐相结合时,可以把线条的长短、粗细、点与线的相结合,用美术表达所听到的音乐的感受,与拓展课电影相结合,可以将电影中某一画面转换成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探究“达·芬奇”,可以将他的作品与数学知识相融合,作为数学的延伸,学习客观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们了解达·芬奇的绘画作品,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去欣赏描述达·芬奇的绘画作品,艺术属于文科的范畴,很难找到理科和文科的交集,欣赏达·芬奇绘画作品,试图用理科的知识融入文科教学,辅助艺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佛罗伦萨画派绘画特点。再比如“线条构建空间”,有一款游戏叫作“纪念碑谷”,便是利用埃舍尔的矛盾空间为灵感创作出来的,构成了一个不可能世界。我通过游戏巧妙运用数学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埃舍尔的绘画作品,通过几何原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接触多方面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教育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各科知识与艺术作品相结合,进行思维训练,大胆创作艺术,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图2-9

当然美术与上述有关学科之间可以融合外,也可以和德育等生活实践活动课相融合。我是美术老师也是班主任,我将中国文化传统融入班会中,从学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学生对于美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学习的极大热情,学生完成制作绘画后,将作品展示在班级的墙面上,这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依据中国的每个节日的情境,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新的美术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综合知识,更加了解和热爱我国传统文化。比如元旦,“福字设计”可以运用语文的汉字识读和美术的设计;比如“创作年画鱼”,可以和生命科学课中鱼的解剖结构相结合,了解鱼的结构再进行夸张绘画,并展示班级墙面(见图2-10);比如元宵节,可以结合灯笼由来和美术花纹绘画进行设计;比如“刻纸——十二生肖”,结合班会“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进一步了解,打造班级文化(见图2-11、图2-12、图2-13)。利用美术资源,充分地打造高品质的班级文化,让班级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需求,也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学习美术及其他学科,挖掘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展现课堂活动的魅力。

图2-10

图2-11

图2-12

图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