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理学》简介
《中药毒理学》这本书是由.徐宏喜,冯奕斌,汪选斌主编创作的,《中药毒理学》共有295章节
1
编委会名单
主 编 徐宏喜(上海中医药大学) 冯奕斌(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 汪选斌(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副主编 聂 红(暨南大学) 汪...
2
编写说明
中药毒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产生毒性反应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旨在提供预防及救治中药中毒的科学依据。为适应新时期学科建设...
3
目录
目 录 编委会名单 编写说明 总论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中药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学科任务 一、中药毒理学的概念 二、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
4
总论
...
5
第一章 绪 论
导学 本章介绍了中药毒理学中有关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学科任务,以及中药毒理学研究史、毒药相关概念的演变。 学习要求: (1)掌握中药毒理学、中药毒动学...
6
第一节 中药毒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和学科任务
...
7
一、中药毒理学的概念
中药毒理学(Toxi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s)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产生毒性反应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8
二、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中药毒效动力学(Toxicodynamics of Chinese Medicines)和中药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
9
三、中药毒理学研究目的
中药毒理学研究是为了评价某种中药的毒性及其物质基础,并对中药进行毒理学评价和危险性分析,这对中医药学术创新、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0
四、中药毒理学的学科任务
第一,对毒性中药的界定、选择和分类。第二,阐明中药单用、配伍或复方对机体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第三,对中药毒性的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正确评价现有...
11
第二节 中药毒理学史与“毒药”相关概念的演变
...
12
一、中药毒理学简史
《淮南子·修务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说明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对中药的毒性有了初步的认知。 我国现存本...
13
二、“毒药”概念的演变
“毒药”的概念在中医药发展历程中主要有三个不同的内涵。 (一)“毒药”即“药物” 毒药一词最早载于《周礼·天官冢宰》,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东...
14
三、“毒药”的现代概念
随着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及中药临床研究的发展,人们对“毒药”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医理论工作者把“毒”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1)毒性较大的中药。如乌头类中药附...
15
第二章 中药毒效动力学
导学 本章介绍了中药毒性的发生与发现、毒性特征与常用参数、毒性作用分类以及毒性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方式和致毒机理。 学习要求: (1)掌握中药毒性发生的因素,中药毒...
16
第一节 概 述
现代毒理学常用毒物、毒性、毒效来评价毒物的有害作用。毒物(toxicant)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
17
第二节 中药毒性的发生与发现
毒性中药是指进入人体后会损害机体的组织器官,扰乱或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使用不当或服用过量能导致中毒死亡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中药。中华人民共...
18
一、药材基原
中药材来源广泛,有些药物“同名异物”,即药材名称相同,但基原物种不同。虽然《中国药典》一直强调“一物一名”原则,但实际上仍不能完全达到。因此,“同名异物”的中药...
19
二、毒性成分
利用化学手段分离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后,可进一步结合毒理学和实验来确定其有无毒性。如白头翁,可从中分离获得白头翁素,是一种具有强心作用的毒性成分,药理实验也证实白...
20
三、临床致毒报道
人们对毒药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古代医家对毒药的认识一般是通过临床直接观察获知的,对于中毒反应出现较早的药物容易发现其毒性,而对某些引起慢性中毒的药物如黄药...
21
四、中药毒理实验
为增加对中药毒性的了解,可在一定时期内,有针对性地研究中药的毒副作用,开展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研究,确定中药的毒性表现和性质,确定靶器官和毒性的可逆性。虽然“三致...
22
第三节 中药毒性特征与常用参数
中药的毒性发生往往有一定的条件,如用药错误、药证不符、配伍禁忌等,通常无毒的中药也可引起毒性反应。中药的毒性特征与常用参数如下。...
23
一、选择性
有些中药只对某种生物有损害,而对其他生物无损害作用,如巴豆对人的毒性很大,但对野鼠无毒,因此被称为“肥鼠子”;或只对生物体内某一组织器官产生毒性,对其他器官无不...
24
二、相对性
对于中药本身来说,毒性与剂量密切相关,当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即使被认为无毒的中药也会引起毒性反应,如人参、甘草等。当剂量小,即使被视为有毒的药味,也并不一...
25
三、差异性
中药毒性的差异性,是指同一味中药因批次不同、配伍不同、使用对象不同,毒性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不同批次中药中的有毒成分因生长环境、采收期的差异,在含量上会有所不...
26
四、中药毒性描述常用参数
中药作用于机体时,随着剂量的不同,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加,会进入有效剂量的范围,而随着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则会产生毒性效应,对机体造成损...
27
第四节 中药毒性作用
药物毒性反应分为急性毒性反应、慢性毒性反应和特殊毒性反应。当大剂量中药快速进入人体的组织或器官后,立即发生或短时间内发生的局部或全身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反应...
28
一、神经系统毒性
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如口唇麻木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失眠或嗜睡,严重时出现意识模糊、言语不清或障碍,甚至抽搐、惊厥、昏迷、呼吸抑制,中枢神经麻痹引...
29
二、心血管系统毒性
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慌、气短、口唇及四肢末梢发绀,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音低弱,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或升高,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最常见。含乌头碱类药...
30
三、消化系统毒性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和中毒性肝损害,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黏膜水肿、腹胀、腹痛、腹泻,甚至便血等。中药大多数为口服给药,不少药物和制剂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