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臼《神农本草经》

鬼臼《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的根茎。

辛、苦、甘,温;有毒。归肺、肝经。清热解毒,祛痰散结,化瘀消肿。用于咳嗽,血热吐衄,瘰疬瘿瘤,痹痛,痈肿疔疮,跌打损伤,蛇伤。

(一)毒性成分

鬼臼活性和毒性主要成分为木脂素衍生物如鬼臼毒素等。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鬼臼中毒反应涉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

消化系统:鬼臼早期轻度中毒症状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可出现恶心、呕吐,并伴大便失禁,呈黄色稀水样。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意识模糊、深度昏迷等,给药9 h后左右出现间断性烦躁、浅表反射消失、瞳孔缩小等;严重中毒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系统疾病并发心肌损害、中毒性脑病,数小时后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

急性毒性:小鼠ig鬼臼毒素的LD 50为90 mg/kg,ip的LD 50为30~35 mg/kg。小鼠ip鬼臼毒素、α-和β-盾叶鬼臼毒素和4′-去甲基鬼臼毒素的葡萄糖苷的LD 50均超过200 mg/kg。

图8-6 鬼臼部分毒性成分

(1)鬼臼毒素(CAS NO.:518-28-5);(2)鬼臼毒酮(CAS NO.:477-49-6);(3)去氧鬼臼毒素(CAS NO.:19186-35-7);(4)异苦鬼臼酮(CAS NO.:55515-07-6);(5)金丝桃苷(CAS NO.:482-36-0);(6)八角莲蒽醌(CAS NO.:123758-94-1)

2.毒理机制 鬼臼毒素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内服后可刺激小肠,大剂量服用可出现便血,严重者可引起衰竭性虚脱;注射给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作用,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直至死亡。外用鬼臼毒素可损伤皮肤血管内皮细胞,长期使用鬼臼毒素可引起皮肤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鬼臼毒素诱导局部IL-1、IL-2的表达和刺激巨噬细胞活化、增殖等有关。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鬼臼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动学研究显示可经皮肤和胃肠道吸收。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体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为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鬼臼外用时仅可在低浓度(0.5%鬼臼毒素)下小面积(25 cm2以下)使用,且应对周围皮肤加以保护,并于1~4 h内洗去,与皮肤接触时间不能超过6 h。内服:煎汤,6~12 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捣敷或研末调敷。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洗胃、导泻、静脉输液及其他对症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