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神农本草经》

柴胡《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一)毒性成分

研究证实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有毒。

图7-5 柴胡皂苷d

(CAS NO.:20874-52-6)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柴胡注射液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 min至1.5 h内出现症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迟至2 d后发生的。过敏性休克大多在注射后5 min内发病。表现为头晕、气短、胸闷、心慌、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少数病例出现溶血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引起个别患者意识丧失或一过性晕厥。

呼吸系统:柴胡制剂可导致间质性肺炎。

心血管系统:可出现暂时性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以及血小板活性的抑制反应。

消化系统:诱发肝细胞坏死。

急性毒性:小鼠ig柴胡总皂苷的LD 50为4.7 g/kg,im的LD 50为0.112 g/kg,豚鼠im的LD 50为0.583 g/kg;小鼠ip北柴胡总苷的LD 50为1.906 g/kg。

慢性毒性:大鼠灌胃柴胡皂苷粗提物45 d,可导致明显的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2.毒理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柴胡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皂苷类化合物,具有镇静催眠和抗癫痫作用,但过量会引起中毒。

呼吸系统:柴胡可抑制肺间质中胶原纤维成分的合成和降解,破坏细胞外基质的屏障作用,造成易形成间质性肺炎的组织学环境。

消化系统:对肝细胞的毒性机制主要是由于柴胡皂苷d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进而细胞溶解而发生坏死。

(三)毒代动力学

柴胡皂苷d的C-T曲线为双峰,其t max和C max各有2个,t max分别为1.45 h和6.48 h,C max分别为83.81μg/m L和119.63μg/m L,产生双峰可能与肝肠循环有关,其药动学特点是吸收慢,清除也慢。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或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10 g。

基原鉴别: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过敏性休克发生时,立刻停用致过敏药物,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立即肌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心脏骤停者即行心肺复苏术,直接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 mg和地塞米松50 mg,肾上腺素每隔3~5 min重复一次,静脉注射呼吸三联针[用于抢救呼吸衰竭患者时用的三种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盐酸洛贝林、盐酸二甲弗林)的联合用药],加用阿托品及升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