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本草衍义补遗》

莱菔子《本草衍义补遗》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uphu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消食导滞,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一)毒性成分

莱菔子含有的毒性成分主要为莱菔子素及芥子酸等。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的心脏有轻微毒性。炒莱菔子中芥子酸含量相对较高且具有代表性。

图15-1 莱菔子部分毒性成分

(1)莱菔子素(CAS NO.:592-95-0);(2)芥子酸(CAS NO.:530-59-6)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给药后约30 min出现口干、眼干、鼻干及声嘶,1 h后出现头晕、神志恍惚及四肢抽搐。

急性毒性:小鼠ip莱菔子水提物的LD 50为127.4 g/kg,动物多于给药后1 h出现惊厥而死。小鼠ig莱菔子粗提物的LD 50为186.8 mg/kg。小鼠iv莱菔素10 mg可引起死亡。

慢性毒性:大鼠每日ig莱菔子水提物100 g/kg、200 g/kg及400 g/kg,持续3周,对血象、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2.毒理机制 莱菔子的生品与炮制品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的胃排空,但生品与炒制过度品的抑制作用过强,会加重胃负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特别是炒制过度品会造成小鼠胃扩张,丧失蠕动消化功能,而炒品抑制胃排空作用缓和,可在保持小鼠消化功能的前提下,延长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因此莱菔子只有炒制得当,才能发挥消导作用。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莱菔子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大鼠ig芥子酸体内的C-T曲线为血管外给药的一室模型,三种剂量4.5 g/kg、9 g/kg、18 g/kg的t 1/2分别为1.69 h、1.74 h、4.18 h,药代动力学线性依赖性较好。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气虚者慎用。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莱菔子与熟地、何首乌等配合使用可能会出现肠胃不适的情况。也有人参恶莱菔子一说,认为莱菔子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人参的补气功效。莱菔子在与人参配伍的实验中,人参皂苷Rg1的煎出量有所减少,表明莱菔子确有拮抗人参补虚作用之嫌。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5~12 g。

(五)中毒救治

中医救治:立即饮浓茶可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