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九畏”药物相互作用现代研究

五、中医“十九畏”药物相互作用现代研究

(一)硫黄与芒硝

药效学实验表明,芒硝与硫黄配伍后使两药的泻下通便及镇痛作用明显降低,炎症肿胀率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呈降低趋势,但未出现动物死亡及明显的毒副反应;ip硫黄和芒硝混合液对动物的毒副反应比ig的配伍药物明显,动物表现出自主活动降低、不思饮食、蜷缩等症状,提示硫黄与芒硝可能为“相恶”配伍。

(二)水银与砒霜

水银与砒霜配伍,有研究认为不能产生新的毒性成分,但会使其毒性增强;也有研究认为水银与砒霜共用会产生化学成分的变化,毒性增强。

(三)狼毒与密陀僧

药效学实验表明,狼毒、狼毒大戟与密陀僧合用后,WBC显著降低,抗炎镇痛作用及胸腺、脾脏指数呈降低趋势,有动物死亡。瑞香狼毒、狼毒大戟与密陀僧配伍后,给药动物皮毛不光滑,给药后比较烦躁;但也有研究持反对意见,狼毒和密陀僧配伍后无论灌胃还是腹腔注射,动物均表现出活力增加,饮食量也提高。

(四)巴豆与牵牛

药效学和毒性实验表明,巴豆霜有泻下、降低免疫功能、抗炎的作用,与牵牛子合用后,泻下作用增强,降低免疫功能更明显,抗炎作用减弱;单用及合用对WBC、RBC、Hb影响不明显;巴豆霜能缩短凝血时间,合用后有延长趋势或不明显。巴豆霜对理化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单用未见小鼠死亡,合用后对理化刺激的反应性更低,对胃黏膜损伤作用增强,小鼠出现死亡;可见,两药合用后,抗炎作用减弱,免疫功能降低,提示两药配伍属于“相恶”范畴;合用后泻下增强,对理化刺激反应性降低、体重减轻、对胃黏膜损伤作用加重、小鼠出现死亡来看,巴豆、牵牛配伍后毒性有一定增强,似属“相反”范畴。

给药方式对配伍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影响,灌胃后无不良反应,只是排黑便,腹腔注射表现为自主活动减弱。

(五)丁香与郁金

药效学研究分析了丁香与不同品种、不同比例郁金配伍后对胃肠运动的药理作用,通过小鼠胃排空实验,家鸽镇吐实验等,观察丁香单用及配伍不同品种郁金应用的药理效果,同时应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丁香与不同比例郁金的配伍关系,结果表明桂郁金和绿丝郁金可减弱丁香的药理作用,而温郁金及黄丝郁金无此作用;温郁金与丁香以3∶1比例同煎时药理作用最强,从而认为丁香与郁金配伍是否发生相恶关系与郁金的品种有关,同时丁香与不同比例的郁金配伍后的药理效应也不相同。另一项研究考察丁香与郁金配伍的抗炎、镇痛、止泻、抗溃疡以及免疫器官指数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丁香对醋酸所致疼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对巴豆脂肪油致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能显著减少蓖麻油致小鼠腹泻的次数,显示了止泻作用;两药配伍对丁香的镇痛、抗炎及止泻作用有一定的降低趋势;丁香单味与合剂组对消炎痛致小鼠胃溃疡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郁金无此作用,与丁香配伍后也不影响其该作用;丁香、郁金及配伍后对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从而认为两药配伍后确实有降低药效的趋势,从小鼠的外观、活动、饮食、脏器解剖等均未发现两药配伍有明显的毒性反应,故丁香、郁金配伍似属相恶范畴。有研究认为丁香含丁香油,可使胃黏膜分泌显著增加,增加其消化能力,使胃黏膜处于充血兴奋状态;而郁金含姜黄素成分,能使胃部神经镇静,处于抑制状态,并可制止或减少胃部痉挛,两药间存在着拮抗作用;在毒性研究方面,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显示,丁香与郁金香单煎及混煎剂均发现毒性和副作用;同等剂量和不同剂量的交叉服用也未见不良反应。

不同的给药方式对配伍也有一定的影响,丁香-郁金灌胃后无不良反应,饮食和行动如常;但腹腔给药组表现为蜷缩、腹泻,对外界音响刺激明显减弱;临床研究方面,采用丁香、郁金合用治疗呃逆、呕吐等,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推测丁香与郁金的药物配伍禁忌并非绝对。

(六)川乌、草乌与犀角

川乌与水牛角合用与川乌单用对比,对小鼠镇痛、抗炎、脾指数、常温下游泳的存活时间等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弱或降低;另一研究对草乌、水牛角及配伍后对小鼠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和在免疫功能抑制条件下,对凝血时间、WBC、脾脏、胸腺、体温等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草乌、水牛角都有显著镇痛作用,合用后镇痛作用不明显;草乌、水牛角都有抗炎作用,合用后多不如单用;草乌、水牛角能明显升高WBC数目,合用后WBC均低于单用;草乌、水牛角能明显增加胸腺重量,对脾脏影响不明显,合用后对脾脏、胸腺影响不明显;草乌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水牛角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两者合用后,抗凝作用降低,止血作用减弱。水牛角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草乌及合用后对体温影响不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草乌、水牛角合用后药效均有所降低,两药可能属于“相恶”范畴。

给药方式同样会影响配伍后的药效。犀角-草乌组灌胃后有镇静作用;腹腔注射组立刻表现为呼吸急促、烦躁不安。

(七)牙硝与三棱

药效学实验表明,通过借助正常小鼠,观察研究三棱、牙硝及两药合用后对正常生理条件下某些药理指标及部分药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棱对醋酸致痛有镇痛作用,有促进肠蠕动、兴奋兔离体肠肌等作用,与牙硝合用后,上述作用均有所降低;牙硝有升高RBC数作用,与三棱合用后,多有降低;单味三棱、牙硝均有升高WBC数、提高脾脏指数的作用,合用后多有降低;对胸腺指数、血色素、巴豆脂肪油所致炎症的抑制作用不论单味、合剂影响均不明显;腹腔注射对配伍后药物毒性影响较大,表现为对动物的强刺激性,小鼠蹦跳、撕咬注入部位;两药配伍后灌胃动物行为无异常。

(八)官桂与石脂

药效学实验表明,在病理条件下,官桂配赤石脂在克瘟灵复方中,解热作用和抗菌作用可明显减弱,说明两药配伍的加入对药效有减弱作用,似属“相恶”范畴。另一研究在免疫功能抑制条件下,就肉桂、赤石脂配伍前后进行血液、免疫、抗炎、抗溃疡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肉桂对醋酸、电刺激、热刺激所致疼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石脂仅对电刺激致痛有抑制作用,配伍后镇痛作用明显降低;肉桂能明显延长凝血时间,赤石脂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配伍后缩短了肉桂的凝血时间,降低了赤石脂的止血作用及抗溃疡作用;肉桂、赤石脂有使WBC、RBC、Hb升高及胸腺、脾脏重量增加的作用,配伍后WBC、RBC数目及脾脏重量有所降低,对Hb含量、胸腺重量的影响不明显,肉桂、赤石脂有抗炎、抑制消炎痛所致的胃溃疡作用,配伍后可提高赤石脂的抗炎作用,对肉桂的抗炎作用影响不明显,虽仍有抗溃疡作用,但不如赤石脂;但对于两药配伍后的药效研究亦有不同意见,有研究采用肉桂煎液1 g/kg,赤石脂煎液3 g/kg,肉桂赤石脂合煎液4 g/kg灌胃给药一次,均能明显对抗生大黄引起的小鼠泻下作用,且体外试验均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配伍后的作用与各单味药无明显差异。另外,肉桂还有抑制小鼠小肠蠕动及镇痛作用,赤石脂无效;合用后,赤石脂对肉桂上述作用无明显影响,故推测两药配伍后对药效影响不大,不属“相恶”范畴。

两药配伍后的毒性研究方面亦有不同意见,有研究通过急毒试验,证明3种给药途径(ig、ip、iv)肉桂20 g/kg均显示较强毒性,赤石脂60 g/kg无明显毒性反应;另一研究通过官桂、赤石脂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药物混煎剂与单煎剂均未发现毒性和副作用,故推测官桂配伍赤石脂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研究方面,有研究用丁香肉桂赤石脂汤治疗婴幼儿腹泻200例,总有效率96.5%,提示两药的配伍禁忌并非绝对。

(九)人参与五灵脂

药效实验考察了CPA造成的小鼠免疫功能抑制条件下五灵脂、人参不同剂量配伍前后对小鼠骨髓中有核细胞数、血中RBC、WBC数、免疫器官重量、凝血时间等的影响,并与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小鼠作比较,结果表明,人参能增加CPA作用下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五灵脂及人参、五灵脂1∶1和1∶2配伍组对骨髓有核细胞数影响不明显,在CPA影响和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参组及合剂组均能增加小鼠血中RBC、WBC数及胸腺、脾脏、肾上腺的重量,其中以人参配伍五灵脂2∶1的作用最为显著;五灵脂对上述指标影响不明显,但能延长凝血时间,且配伍人参后比单用时更为显著,提示两药相互配伍后可能有相互促进药效的协同作用;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中,配伍前后的人参、五灵脂都能够提高小鼠免疫力,表现为胸腺重量增加,促进溶血素抗体形成、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等,且单用与混用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人参、五灵脂之间可能不存在“相恶”现象。

有研究观察了人参与五灵脂配伍对实验动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配伍用口服不具毒性,腹腔注射呈毒性增加趋势;有研究表明,人参-五灵脂组两种给药方式均无副作用,但ip明显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样作用;临床应用方面,先后有文献采用人参配伍五灵脂治疗气虚血瘀型心绞痛、咯血(顽固性支气管扩张)、胃脘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癥瘕(子宫肌瘤)、肠道易激综合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均有明显的疗效,且未发现毒副作用,这提示,人参与五灵脂的配伍禁忌在临床上并非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