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二、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部分:中药毒效动力学(Toxicodynamics of Chinese Medicines)和中药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 of Chinese Medicines)。中药毒效动力学是研究中毒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而中药毒代动力学则是研究中毒时机体对中药的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其中包括毒性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及其规律。

中药毒理学是介于毒理学(Toxicology)和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s)之间的桥梁学科。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安全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一门学科。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广泛,因此分类复杂,有很多分支学科,包括动物毒理学、植物毒理学、环境毒理学、生态毒理学、地理毒理学、工业毒理学、食品毒理学、药物毒理学、农药毒理学、军事毒理学、临床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及分子毒理学等。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其中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因而中药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毒理学科,涉及药物毒理学、食物毒理学、动物毒理学、植物毒理学、临床毒理学及分子毒理学等多个领域。

中药毒理学还涉及中医药类其他学科,主要包括中医学、中药学与中药化学等。中药毒理学是在中药药理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都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只不过中药药理学重点关注治疗作用,仅仅涉及部分毒性作用,而中药毒理学则是专门研究中药毒性作用的科学。从中医药发展历史来看,“医药不分家”,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等著名的医学家,在临床上善用药物,也善用毒物,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药毒也不分家”。

现代中药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单味中药的毒理学研究

单味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包括了对该味中药毒性的整体研究;对毒性成分的毒性及机制研究;毒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制备、炮制对该味中药毒性的影响研究;毒性成分的体内过程;临床使用该味中药中毒的防治研究等。

(二)配伍禁忌和复方配伍的研究

中药配伍的毒理学研究,包括了对药对(队)、复方及中药配伍后毒性变化的研究,如对“十八反”“十九畏”科学性的研究;对中药配伍后毒性变化机制的研究,如对毒性成分含量、吸收、代谢变化的研究;新配伍应用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