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本草述》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癥瘕,跌打损伤,肺热咳嗽。
(一)毒性成分
虎杖主要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为白藜芦醇苷、虎杖苷和蒽醌类成分(参见[何首乌]项)。
图12-4 白藜芦醇苷
(CAS NO.:27208-80-6)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小鼠ig虎杖所含蒽醌衍生物9 g/kg,1次/d,连服1周,无死亡发生。小鼠ip虎杖苷和白藜芦醇苷的LD 50分别为1 363.9 mg/kg和1 000.0 mg/kg。小鼠分别ip白藜芦醇苷50 mg/kg、150 mg/kg、170 mg/kg,1次/d,连续42 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腹膜炎症和骨髓脂肪增生,大剂量组还引起WBC减少。虎杖苷也可造成骨髓脂肪增生病变和肝细胞坏死。虎杖具有一定肾毒性,表现为小鼠肾组织对氨基马尿酸(para-aminohippuric acid,PAH)蓄积量增加,小鼠肾切片PAH摄取量减少。虎杖水煎液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表现为使共培养神经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LDH释放量增加、胞内Ca2+浓度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
2.毒理机制 虎杖所含的大黄素具有肝毒性、肾毒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光毒性,与代谢和排泄过程、氧化应激损伤和相关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有关。可通过抑制Oat1、Oat2、Oat3而导致肾损伤。虎杖水煎液可通过下调一种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即细胞骨架活性调节蛋白(activity regulated cytoskeleton associated protein,Arc)的表达和减少Ach含量,升高神经递质NO和谷氨酸的含量产生神经毒性。
(三)毒代动力学
虎杖中白藜芦醇苷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iv虎杖注射液后,C-T曲线呈二室模型,t 1/2较短,连续给药不易引起药物蓄积。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症禁忌 《药性本草》:“有孕人勿服。”
2.使用注意
配伍减毒:长期大量服用虎杖时,可配合服用维生素B1。
用法用量:9~15 g。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虎杖及其制剂中毒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出现口干、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对症处理。由于虎杖所含鞣质可与维生素B1永久结合,故可用维生素B1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