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开宝本草》
本品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一)毒性成分
丁香中含有丁香酚等挥发性成分,丁香酚本身毒性较小,具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能够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丁香酚进入体内后可能发生甲基化反应,产生甲基丁香酚。
图13-4 丁香部分毒性成分
(1)丁香酚(CAS NO.:97-53-0);(2)甲基丁香酚(CAS NO.:93-15-2)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出现恶心,上腹灼热感、消化道出血、头痛、头晕、烦躁等。
急性毒性:小鼠ig丁香油的LD 50为1.6 g/kg;大鼠ig的丁香油LD 50为19.3 g/kg;用简化概率法测定小鼠ig丁香醚提取物的LD 50,观察7 d后为1.74 mg/kg(醚提取物);犬po丁香油5 g/kg后,造成吐泻后死亡。小鼠体内腹腔注射ME 100.00 mg/kg时血清中的ALT、AS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且肝细胞出现炎症、肿胀、坏死等病变。
特殊毒性:每日10 mg/kg和30 mg/kg的甲基丁香酚(ME)给小鼠10 d后,肝细胞出现增生和细胞质空泡化等非肿瘤性病变。ME以每周3次的频率对雄性F344大鼠连续灌胃16周,125 mg/kg和250 mg/kg组大鼠均发生肝细胞腺瘤样变。以37 mg/kg、75 mg/kg或150 mg/kg的剂量喂养F344大鼠和B6 C3 F1小鼠2年,发现大鼠和小鼠均有肝脏肿瘤发生,其中包括肝细胞腺瘤、肝癌、肝胆管瘤(仅大鼠)、肝母细胞瘤(仅小鼠)。研究还发现ME可直接引起F344大鼠腺胃黏膜壁细胞或顶叶细胞和主细胞的凋亡,导致胃内神经内分泌细胞增生和肿瘤的发生。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报道给药剂量100.00 mg/kg时大鼠和小鼠可出现肝脏毒性,在此基础上增加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则导致恶性间皮瘤、乳腺纤维腺瘤、皮下纤维瘤、纤维瘤、纤维肉瘤、乳腺纤维瘤等肿瘤发生。
2.毒理机制 甲基丁香酚本身无致癌作用,进入体内后,甲基丁香酚经过转化形成的1-羟基化合物可诱导F344大鼠肝细胞非时间依赖性合成DNA,并与肝脏DNA和蛋白质产生交联,从而产生肝毒性和致癌作用。体外试验证明,肝内的CYPs能够将甲基丁香酚转变为具有致癌作用的1-羟基甲基丁香酚,这种反应在人肝的试验中得到证实,但不同样品速率差别较大。1-羟基甲基丁香酚具有多个靶器官的致癌性,并致肝损伤,给犬灌服丁香油可致死,尸检表明肝肾瘀血及浊肿,部分肝细胞坏死,提示丁香油中的丁香酚成分可能存在于上述体内过程,并具有致癌性。
(三)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热病及阴虚内热者禁服。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畏郁金。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1~3 g,内服或研末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