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本草衍义补遗》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e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
(一)毒性成分
山楂毒性很小,其可能产生毒性反应的成分主要是由儿茶素、表儿茶素和白矢车菊素等基本单元形成的聚合黄烷类。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轻者出现胃脘不适、呕吐、痢疾加重,重者引起溃疡病、高酸性胃炎等。
急性毒性:小鼠ig山楂提取物的LD 50均大于126 g/kg。大鼠山楂代用茶日累积剂量为临床成人(按60 kg体重计)拟推荐日用剂量的108倍,在此剂量下大鼠的一般情况、血液生化指标、肝脏、肾脏的病理组织显示均无毒性反应。
2.毒理机制 山楂的毒性可能是由于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和鞣质类成分所致。鞣质在胃酸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性的鞣酸蛋白,后者与果胶及纤维素可能会形成胃石。山楂引起肠梗阻的可能原因是小肠的内径较细,所生成的不溶性结合物在小肠中形成肠石。
(三)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症禁忌 胃酸过多或溃疡病患者慎用或忌用。
2.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本品不宜和磺胺类药物一起服用,由于山楂中富含刺激性成分有机酸,食用后有机酸能够酸化尿液,引起磺胺类药物的溶解度降低,在尿中析出结晶,造成结晶尿或尿血;不适合与呋喃妥因、利福平、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长期同服,否则会增加后者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后者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不适合与红霉素口服制剂同服,本品会使红霉素口服制剂在酸性环境中分解,从而失去抗菌作用;不适合与氨茶碱、胃舒平、碳酸氢钠等碱性西药合用,因可发生酸碱中和作用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或丧失。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9~12 g。
炮制减毒:山楂在炒制后,酸性会降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山楂消食健脾的作用。炒制过程的高温环境能够杀死山楂所携带的微生物,使其成品中的杂菌总数比生食时低。
(四)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引起溃疡病、高酸性胃炎时,可选用雷尼替丁、小苏打等。
中医救治:可用小建中汤或归脾汤加海螵蛸、瓦楞子等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