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皂角《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祛痰开窍,散结消肿。用于中风口噤,昏迷不醒,癫痫痰盛,关窍不通,喉痹痰阻,顽痰喘咳,咳痰不爽,大便燥结;外治痈肿。
(一)毒性成分
大皂角的毒性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如豆甾醇。
图19-4 豆甾醇
(CAS NO.:83-48-7)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大皂角含有三萜皂苷,水解生成皂荚苷元,具有毒性。大皂角中毒多由于误食种子或豆荚所致,中毒剂量在15 g以上,中毒潜伏期为2~3 h。中毒表现为咽干、上腹饱胀及灼热感,继之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带泡沫。并有溶血现象,出现面色苍白、四肢不温、腰酸背痛、黄疸、血红蛋白尿及缺氧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全身衰弱无力及四肢酸麻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休克、呼吸麻痹、肾衰等而危及生命。
小鼠ig大皂角提取液,可致小鼠活动减少、闭目、蜷缩、毛发蓬松失去光泽、反应迟钝,逐渐昏睡而死亡。
2.毒理机制 皂苷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破坏胃黏膜使皂苷吸收引起中毒。主要机制为破坏肠道上皮细胞连接,并使分子进入血液,一旦进入就会破坏细胞的完整性。能够去除RBC的细胞膜并破坏RBC,还可以破坏和溶解血管内皮。低浓度的皂苷水溶液注入静脉就与RBC表面的类脂体结合,改变RBC表面张力,产生溶血作用。
(三)使用注意和中毒的预防
1.病证禁忌 有胃肠黏膜病变如胃炎、消化性溃疡者禁用。孕妇及咯血、吐血患者忌服。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避免与胆矾相配或与老醋同服。
3.使用注意
用量用法:一般作散剂少量吹鼻使用。需控制用量。内煎剂一般用量为1~2 g,最大剂量不超过6 g,每日一次;研末吞服,每次0.6~1.5 g,1~2次/d。内服者最好焙黄,入丸剂;作散剂内服时,以稀粥、米汤等送下,以免损伤口腔食道。
配伍减毒:煎汤宜配伍生姜、甘草等。入丸剂,可用蜂蜜和丸,枣汤送服,以减轻毒副作用。
(四)中毒和抢救措施
西医救治:早期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或0.2%鞣酸洗胃,用番泻叶或硫酸镁导泻,并口服牛乳、蛋清、淀粉胶浆等以保护胃黏膜。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促进毒素排泄。其他对症支持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