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公藤《炮炙全书》

丁公藤《炮炙全书》

本品为旋花科植物丁公藤Erycibe obtusifolia Benth.或光叶丁公藤Erycibe schmidtii Craib的干燥藤茎。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半身不遂,跌扑肿痛。

(一)毒性成分

丁公藤主要毒性成分为东莨菪内酯、东莨菪苷和包公藤甲素。

图10-7 丁公藤部分毒性成分

(1)东莨菪内酯(CAS NO.:92-61-5);(2)东莨菪苷(CAS NO.:531-44-2);(3)包公藤甲素(CAS NO.:74239-84-2)

(二)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小鼠ip丁公藤浓缩液的LD 50为14.32 g/kg。小鼠ig丁公藤浓缩膏的MTD为10.48 g/kg,此剂量相当于人一天口服量的900倍,说明该药毒性较小。犬iv丁公藤注射液0.04~0.08 m L/kg,可导致血压下降,对呼吸、心率均无明显影响。小鼠ip丁公藤甲素苯甲酸盐的LD 50为8.85 mg/kg,组织病理结果提示内脏器官淤血。兔iv大剂量的包公藤甲素可见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房颤、室性早搏、二联律、室颤乃至停搏,部分动物在5 min内死亡。

慢性毒性:家兔im丁公藤注射液0.64 mL/kg,1次/d,连续4周,肝肾功能与血象检查均未见异常,主要脏器及注射部位组织学检查未见有明显病理学改变。超剂量使用丁公藤可能引起中毒,血清AST、ALT、BUN水平升高,血细胞比容水平降低,但剂量与功能指标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丁公藤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采用不同方法研究丁公藤的药动学规律,结果不同。血药浓度法研究表明,总东莨菪内酯在小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二室开放式模型的特征。药物累积法研究表明,丁公藤注射液在小鼠体内呈一级动力学消除,具有一室开放式模型的特征,体内消除很慢,从V d来看,丁公藤注射液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提示丁公藤酶饱和动力学在体内容易蓄积,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使用蓄积中毒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消除功能低下的患者,更须慎重。家兔im丁公藤注射液(东莨菪内酯含量2 030μg/mL)0.5 mL/kg,东莨菪内酯在体内呈现双峰现象,吸收较快,个体差异大,平均t max1为8.08 min,C max1为145.5 ng/m L,t max2为2.45 h,C max2为48.7 ng/mL。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本品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禁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6 g,用于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

(五)不良反应的救治

西医救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滴扩容,肾上腺素1 mg皮下注射,DA 60 mg、阿拉明38 mg+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氯苯那敏10 mg肌注,吸氧,以及心电监测等。抗胆碱能药阿托品为高度特异性解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