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
2025年08月10日
第十八章 活血化瘀药
导学
本章介绍了活血化瘀药的功效和毒性作用概述,以及代表药味的基原、功效、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中毒救治等。
学习要求:
(1)掌握活血化瘀药的毒性作用与机制。掌握马钱子的毒性成分与炮制减毒。
(2)熟悉活血化瘀药的基原和除马钱子外的毒性成分。
(3)了解活血化瘀药的功效、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和中毒救治。
凡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性多平或微寒、微温,入血分,主归肝、心经。根据功效特点,分为活血止痛药、活血调经药、活血疗伤药、破血消癥药等四类。血瘀证的含义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科的各种疾病,临床以疼痛、肿块、瘀斑为主要特征。瘀血是一个独立的病理概念,所产生的病证却各有其具体特征。病程有久暂之别,人体有寒热虚实之分,气血相互关联,因此治疗的总法则是活血化瘀。
血瘀证与体循环障碍和微循环障碍、血液高黏滞状态、血小板活化和黏附聚集、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代谢异常、免疫功能异常等多种病理及生理改变有关。血瘀证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栓闭塞性静脉炎、痛经、跌打损伤等疾病。活血化瘀类药物易耗血动血,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对毒性较大者使用不可过量。与西药止血剂和抗凝剂合用时,要注意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本章药物的某些治疗性成分,同时也是毒性成分,过量是不良反应或中毒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