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中药的化学分类
2025年08月10日
四、毒性中药的化学分类
毒性中药的化学分类,是指按照毒性中药产生毒性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的结构所归属的类别对毒性中药进行分类。毒性中药中产生毒性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通常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该有毒的化合物或该类有毒的化合物是此味中药中不产生药效的成分,如半夏、白果、苍耳子等,这类成分不参与此味中药药效的产生与发挥,而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故应考虑除去该成分以达到减毒的目的。二是有毒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本身就是此味中药产生药效的化合物,即有效物质,只是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安全系数小,如洋地黄、巴豆、马钱子、乌头类等;这类成分如果完全除去,则此味中药的药效丧失,若全用生药则易中毒,故应考虑采用适当的炮制方法控制有毒成分的含量,保持其在有效的治疗剂量而不进入中毒剂量的范围。三是有毒和无毒的化合物或化合物群都可能是该药的有效物质,需要在炮制、临床辨证、用量用法上有所斟酌,如附子在治疗风湿痹痛和回阳救逆时需考虑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给药剂量。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产生药效的成分往往不止一类,产生毒性的化合物也不止一种,因此,在本书中仅简单列举部分毒性中药按照毒性成分进行划分的情况,以供参考(详见第二章第五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