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本草纲目》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一)毒性成分
三七中所含的皂苷类成分,如三七总皂苷、三七皂苷A和B、人参皂苷Rg组分等,为其活性成分和毒性成分。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中毒后出现颜面红肿,双眼眼睑尤甚;恶心、频繁呕吐、出血倾向如痰中带血、鼻衄、齿龈出血、月经增多、严重心律失常、腹痛、腹泻等症状。此外,有三七及三七类制剂引起不同过敏反应的报道,如过敏性药疹、过敏性紫癜、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
急性毒性: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和肾的毒性作用研究显示,im三七总皂苷450 mg/kg,可使大鼠体重下降,肝肾功能指标(AST、ALT、BUN、Scr)显著升高,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坏死。三七总皂苷可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三七中的人参三醇苷可导致呼吸急促、缺氧、抽搐而死亡。小鼠iv三七乙醇提取物的LD 50是836 mg/kg,iv生三七总皂苷的LD 50是423~471 mg/kg,sc生三七总皂苷的LD 50是1 246 mg/kg,iv熟三七总皂苷的LD 50是105.33 mg/kg,iv三七二醇皂苷的LD 50是297 mg/kg,ip三七人参皂苷的LD 50是1 054 mg/kg,ip三七绒根总皂苷的LD 50是1 262 mg/kg,iv三七人参三醇苷的LD 50是3 806 mg/kg。
慢性毒性:小鼠分别ip三七总皂苷11.34 mg/kg、56.70 mg/kg、113.40 mg/kg,1次/d,连续14 d,结果表明三七总皂苷对小鼠体重无显著影响,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对肝脏、脾脏、肾脏组织无明显损伤。
图17-1 三七部分毒性成分
(1)三七皂苷A(CAS NO.:193895-21-5);(2)三七皂苷B(CAS NO.:193895-26-0);(3)人参皂苷Rg1(CAS NO.:22427-39-0);(4)人参皂苷Rg2(CAS NO.:52286-74-5);(5)人参皂苷Rg3(CAS NO.:14197-60-5);(6)人参皂苷Rb1(CAS NO.:41753-43-9)
2.毒理机制 三七超量易中毒,机制未明,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L-构型的三七素可造成典型且严重的运动失调,表现为不能站立、颈部僵硬、腿伸张肌麻痹等。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三七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大鼠ig人参皂苷Rg1 100 mg/kg,1 min后即可在血中检出,30 min后血清浓度达到峰值(0.9μg/mL),6 h后血中检测不到。大鼠尾静脉注射3 H-Rg1后,呈二室模型,t 1/2α为0.179 h,t 1/2β为25 h;ig 3 H-Rg1的t max为12 h,C max为4.6 ng/mL,吸收缓慢,残留时间长,2 h和4 h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9.8%和27.6%,粪、尿排泄总量之比约为4.4∶1。综上所述,Rg1原型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不高,代谢后吸收增加,体内分布广泛,可被肝代谢,t 1/2较长。大鼠ig人参皂苷Rb1 100 mg/kg,吸收率仅为0.11%,6 h后在胃和大肠可发现其代谢产物。大鼠iv人参皂苷Rb1 15 mg/kg,呈二室模型,t 1/2α为11.6 min,t 1/2β为14.5 h;15 min后肾、心、肺及肝脏中Rb1浓度较高,分别为9.0μg/g、5.3μg/g、2.9μg/g、3.3μg/g。人参皂苷Rb1从尿中排泄大大超过从胆汁排泄。总之,人参皂苷Rb1胃肠吸收较差,组织分布迅速,消除缓慢。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三七味甘、微苦而性温,单次冲服每次小于1.5 g,一般不会造成毒性反应。虽然毒性较低,但应根据临床毒理表现,注意掌握剂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停药。催吐,洗胃,导泻。对症治疗,必要时静脉输液,对症使用抗心律失常、止血、抗过敏、抗休克药物。
中医救治:对于三七类制剂所致的中毒反应出现颊面红肿、有出血倾向者,可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中药治疗,如仿清温败毒饮加减:金银花100 g,连翘25 g,生石膏100 g,知母20 g,黄连6 g,生地黄20 g,桑白皮30 g,葶苏子30 g,厚朴10 g,竹叶10 g,车前子30 g,犀角3 g(可用水牛角10倍剂量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