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中国药用植物志》

雷公藤《中国药用植物志》

图10-1 雷公藤部分毒性成分

(1)雷公藤次碱(CAS NO.:11088-09-8);(2)雷公藤精碱(CAS NO.:37239-47-7);(3)雷公藤春碱(CAS NO.:37239-48-8);(4)雷公藤甲素(CAS NO.:38748-32-2);(5)雷公藤红素(CAS NO.:34157-83-0);(6)粉防己碱(CAS NO.:518-34-3)

5.6 g/kg(4.8~6.4 g/kg),iv雷公藤红素的LD 50为4.899 mg/kg(4.483~5.354 mg/kg),ip和ig雷公藤甲素的LD 50分别为0.725 mg/kg(0.591~0.889 mg/kg)和0.788 mg/kg(0.663~0.936 mg/kg)。小鼠ig雷公藤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LD 50分别为:生品111.45 mg/kg(103.08~120.51 mg/kg)、酒炙品112.32 mg/kg(102.96~122.52 mg/kg)、清炒品113.64 mg/kg(105.39~122.31 mg/kg)、醋炙品121.29 mg/kg(112.59~130.68 mg/kg)、蒸制品组121.83 mg/kg(113.73~130.50 mg/kg)、甘草炮制品127.92 mg/kg(118.59~138.00 mg/kg)、莱菔子炮制品155.37 mg/kg(142.11~169.92 mg/kg)。

慢性毒性:大鼠ig雷公藤水提物1.92 g/kg,1次/d,连续30 d,肝肾功能指标明显升高,肝、肾组织可见轻微肿胀、少量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特殊毒性:雷公藤的多种提取物及主要成分对生殖系统均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女性卵巢功能,导致月经紊乱、育龄妇女不孕,也影响男性睾丸、精子发育,致使生育能力下降。

2.毒理机制

消化系统:雷公藤所致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常见,尤以肝脏毒性较为突出,多为肝实质细胞损伤和坏死。雷公藤导致肝毒性的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主要与氧化应激、肝药酶代谢异常、免疫反应及肝超敏化等有关。高剂量使用会引起围产期母鼠肝脏线粒体损伤、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dehydrogenase,SDH)活性分布改变、糖原合成减少、肝细胞空泡变性。

心血管系统:雷公藤对心肌具有毒性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心肌,引起肺水肿及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生殖系统:雷公藤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附睾精子活率下降、精子畸形率提高、睾丸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数量降低。雷公藤甲素可抑制发育阶段的生精细胞分裂,降低睾丸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果糖含量,阻碍精子获能,影响精子成熟,增加精子畸形率。雷公藤甲素还可降低睾丸中玻璃酸酶及α-淀粉酶活性,从而抑制精子液化和受精卵生成,这可能是雷公藤甲素致雄性不育的主要原因。雷公藤多苷通过抑制睾丸中参与睾酮合成相关酶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而对雄性小鼠产生生殖毒性。这些酶包括急性调节蛋白、P450侧链裂解酶、细胞色素P450 17-羟化酶、3β-羟类固醇脱氢酶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

其他系统:雷公藤接触皮肤可引起局部刺激作用。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雷公藤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小鼠ig雷公藤甲素600μg/kg,吸收迅速,t max为5 min,C max为14.38 ng/mL,t 1/2为0.76 h,CL为103.19 L/(h·kg)。大鼠ig和iv雷公藤甲素,其分布和消除速率大致相似,均以肝组织中浓度最高,其次为脾、胃、肠、心、脑,体内消除缓慢,以原药排泄为主。大鼠ig雷公藤红素110 mg/kg,其C max为3.00μg/m L,t 1/2为16.76 h。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患有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慎用。孕妇忌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雷公藤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超量内服或食入雷公藤胚芽数个,或误服大量雷公藤,或因炮制不当(根皮未剥、原液汁未洗净),均可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雷公藤的剂型和给药方式不同,其毒性也有显著差异,除了经典汤剂、合剂、冲剂、丸剂、片剂、胶囊剂、糖浆剂等之外,新剂型的研发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雷公藤的不良反应。目前已报道了雷公藤甲素脂质体、雷公藤胃漂浮缓释片、雷公藤微乳凝胶剂、雷公藤甲素纳米制剂,以及雷公藤的肝靶向制剂(雷公藤甲素-半乳糖-壳聚糖纳米粒)等,这些制剂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其肝毒性及全身不良反应并提高疗效。

炮制减毒:雷公藤有大毒,特别是皮部毒性极大。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雷公藤的炮制加工品包括酒炙品、清炒品、醋炙品、蒸制品、甘草炮制品和莱菔子炮制品等,实验数据表明,各种炮制品毒性均低于生品。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及时洗胃、催吐,减少毒物的吸收。早期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其他对症支持疗法。

中医救治:绿豆125g,甘草50g,煎水分次服。鹿藿鲜品125g或干品60g,煎水频服。枫杨枝一握,捣烂滤汁,每次约50 m L。鲜白萝卜125 g(或莱菔子250 g),炖服。鲜连钱草150 g,捣汁服用。新鲜羊血灌服,每次200~300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