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n molle G.Don的干燥花。
辛,温;有大毒。归肝经。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扑肿痛,顽癣。
(一)毒性成分
二萜类成分既是闹羊花的重要药效成分,也为其主要毒性成分。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闹羊花的毒性极大,剂量大则表现为神经毒性、心脏毒性、肝肾毒性,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图10-2 闹羊花部分毒性成分
(1)木藜芦毒素Ⅰ(CAS NO.:4720-09-6);(2)木藜芦毒素Ⅱ(CAS NO.:4678-44-8);(3)木藜芦毒素Ⅲ(CAS NO.:4678-45-9);(4)闹羊花毒素Ⅱ(CAS NO.:26116-89-2);(5)闹羊花毒素Ⅲ(CAS NO.:26342-66-5);(6)闹羊花毒素Ⅳ(CAS NO.:30460-34-5)
急性毒性:中毒潜伏期短,服用0.5 h后即有明显中毒反应。小鼠ig闹羊花毒素Ⅲ的LD 50为2.35 mg/kg,小鼠ip闹羊花毒素Ⅱ的LD 50为0.25 mg/kg,木藜芦毒素Ⅰ的LD 50为1.31 mg/kg,木藜芦毒素Ⅱ的LD 50为26.10 mg/kg,木藜芦毒素Ⅲ的LD 50为0.84 mg/kg。
慢性毒性:小鼠ig闹羊花水煎剂生品1.3~4.0 g/kg,炮制品1.8~6.0 g/kg,1次/d,连续14 d,各剂量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甚至腔内细胞坏死等。小鼠ig闹羊花生品及各种炮制品的LD 50如下:生品LD 50为2.17 mg/kg,清蒸品的LD 50为2.73 mg/kg,酒蒸品的LD 50为3.47 mg/kg,醋蒸品的LD 50为3.54 mg/kg。
2.毒理机制
神经系统:木藜芦毒素类成分主要通过增加GABA的释放,影响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最终产生神经毒性。
心血管系统:闹羊花中的木藜芦毒素类和闹羊花毒素类成分可通过干扰心肌Na+通道以及GABA代谢,导致心脏毒性。
消化系统:闹羊花大剂量使用还可造成肝损伤,其毒性成分多为CYP3A4酶的底物,推测CYPs可能是闹羊花肝毒性的靶点之一。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闹羊花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小鼠ig闹羊花毒素Ⅲ0.24 mg/kg,吸收较快,t max为0.08 h,生物利用度为73.6%,t 1/2为0.76 h。闹羊花毒素Ⅲ吸收后,广泛分布于肾、肺、心、脾、胸腺等组织,但在肝、脑中浓度极低。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体虚者忌服。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0.6~1.5 g,浸酒或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煎水洗。不宜过量服、久服。
炮制减毒:闹羊花多经炮制后入药,炮制辅料多以酒或醋为辅料。与生品相比,闹羊花醋蒸品和酒蒸品的LD 50增加,具有减毒的作用。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催吐或洗胃及导泻。输液,纠正酸中毒。对症治疗等。
中医救治:用栀子汁解毒。此外,据《本草求原》载,中其(闹羊花)毒者,黄糖、黄蚬汤、绿豆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