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神农本草经》

常山《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干燥根。

苦、辛,寒;有毒。归肺、肝、心经。涌吐痰涎,截疟。用于痰饮停聚,胸膈痞塞,疟疾。

(一)毒性成分

常山中产生毒性的主要成分可能为常山碱甲、乙、丙3种互变异构体。

图25-1 常山部分毒性成分

(1)常山碱甲(CAS NO.:32434-44-9);(2)常山碱乙(CAS NO.:24159-07-7)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中毒潜伏期为30 min至2 h,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能破坏毛细血管而发生胃肠黏膜充血或出血,并能引起心悸、心律不齐、发绀及血压下降,最终因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人中毒剂量为14~45 g。

急性毒性:小鼠ig常山碱甲、乙、丙或大鼠iv常山碱丙均可致腹泻、便血。犬im、sc常山水浸膏或醇浸膏均可致恶心、呕吐、腹泻、胃肠黏膜出血。此外,还可出现精神不振、全身不适、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弱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小鼠ig常山碱甲、常山碱乙、常山碱丙和总生物碱的LD 50分别为5.7 mg/kg、6.57 mg/kg和6.45 mg/kg。小鼠iv常山碱甲和常山碱乙的LD 50分别为18.5 mg/kg和6.5 mg/kg。常山碱乙的毒性约为奎宁的150倍,常山总碱的毒性约为奎宁的123倍。小鼠ig常山浸膏>20 mg/kg,连续7 d,有个别出现中毒症状;小鼠ig常山总生物碱20 mg/kg,连续7 d,大部分眼睛出血,中毒死亡。

慢性毒性:小鼠分别ig常山碱甲、乙、丙0.75 mg/kg、0.25 mg/kg、0.075 mg/kg,连续14 d,对小鼠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均产生腹泻甚至便血,解剖可见胃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肾呈黄色。

2.毒理机制

消化系统:常山碱具有明显的催吐作用,研究表明iv常山碱甲、乙、丙均能引起鸽子呕吐,可能是通过刺激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末梢反射作用而引起的。

心血管系统:常山碱甲、乙、丙均具有显著抑制心脏收缩的作用,动物实验可见心收缩振幅明显减小;过量服用常山会导致心脏抑制,最后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常山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常山碱甲、乙、丙结构比较类似,其药代动力学行为亦相近。以常山碱乙为例,大鼠ig常山碱乙后在胃肠道消失迅速,1 h后已消失40%左右,但4 h后仍有30%左右存在;大鼠iv常山碱乙后,分布以肾最高,心、肝、肌肉、脂肪及脾次之,血中浓度很低;大鼠ip常山碱乙后,16%左右以原形经尿液排出体外,粪便中极少,胆汁中几乎没有。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常山对怀孕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故孕妇忌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严格控制剂量,用量不超过9 g,尽量少做催吐剂使用,并应久煎。以冷服为宜,在服药前后1 h应禁食热饮料。涌吐可生用,截疟宜制用,治疟应在发作前半天或2 h服用。对于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忌葱。

配伍减毒:配伍陈皮、半夏等可减轻致吐副作用。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大量呕吐时,肌内注射氯丙嗪25~50 mg,2次/d。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1 500~2 000 m L,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K等。血压下降者,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 mg。心功能不全者,酌情给予强心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