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雷公炮炙论》
本品为豆科植物补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
辛、苦,温。归肾、脾经。温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一)毒性成分
补骨脂毒性成分包括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8-甲氧基补骨脂素、补骨脂酚、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等。
图23-4 补骨脂部分毒性成分
(1)补骨脂素(CAS NO.:66-97-7);(2)异补骨脂素(CAS NO.:523-50-2);(3)8-甲氧基补骨脂素(CAS NO.:298-81-7);(4)补骨脂酚(CAS NO.:10309-37-2)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皮肤接触补骨脂后,被日光大量照射约6 h即可产生光敏毒性;出现烧灼感、痒痛、肿胀、红肿、浆液性大疱。
急性毒性:小鼠ig补骨脂总油、补骨脂酚和异补骨脂素的LD 50分别为38.0 g/kg、2.3 mL/kg和180 mg/kg。小鼠ip异补骨脂素的LD 50为138.0 mg/kg。补骨脂和新、老两种盐炙法炮制品(新法比旧法多水浸24 h)的急性毒性:小鼠ig生品的LD 50为27.90 g/kg,老品为30.05 g/kg,新品为33.36 g/kg。提示毒性大小为:生品>老品>新品。ig高剂量补骨脂水提液(约5 g/kg)对实验大鼠肝细胞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慢性毒性:大鼠ig补骨脂乙素粗制品100 mg/kg,1次/d,连续1个月,对血压、心电、血象、肝功能及血糖等均无明显影响。犬po异补骨脂素10~100 mg/kg,连续10~14 d,也未见肝、肾功能和心电图异常及脏器病理形态变化。小鼠ig补骨脂酚0.125~1.0 mg/kg连续7~28 d,可引起肾脏病变,停药后未见好转,可见补骨脂酚对肾脏有一定毒性。小鼠ig补骨脂酚0.125 mg/kg、0.25 mg/kg、0.5 mg/kg、1.0 mg/kg,连续1~4周,均可引起肾脏病变,生品还可明显引起肾小球上皮细胞增生和肾小管浊肿;大剂量可见进行性肾损害,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
特殊毒性:小鼠连续ig补骨脂生品和清炒品5.0 g/kg,可引起睾丸、包皮腺、前列腺和精囊腺重量下降;雷公法炮制品对包皮腺、前列腺、精囊腺,盐蒸品对精囊腺和前列腺的重量亦有不同程度抑制。
2.毒理机制
消化系统:CYPs亚型CYP2C19、CYP2C9和CYP3A4参与补骨脂酚的代谢,剂量过大或与肝药酶抑制剂同用可导致肝脏ALT、AST升高。
泌尿系统:补骨脂酚可致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受损、抑制DNA合成,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并出现凋亡(IC 50为21~26μmol/L)。补骨脂酚导致昆明小鼠不可逆肾脏损伤的原因是引起肾小管扩张,管腔内出现颗粒管型和蛋白管型。
光敏毒性:一定波长的紫外光具有较强的能量,长期照射皮肤可导致皮肤癌变。补骨脂含有多种呋喃骈香豆素类化合物,包括8-甲氧基补骨脂素、5-甲氧基补骨脂素等与皮肤相亲的化合物。如在紫外线照射下,8-甲氧基补骨脂素可引起某些哺乳动物细胞表现型的变异(引起细胞生长特征发生形态学变化),并可在某些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刺激产生内源性鼠白血病病毒8-甲氧补骨脂素,在1.0μg/m L浓度下,加长波紫外线照射下,诱发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发生变化,补骨脂素和异构补骨脂素无此作用。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补骨脂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大鼠一次ig补骨脂水煎剂5.3 g/kg(主要含补骨脂苷、异补骨脂苷、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补骨脂素血药浓度出现双峰现象,t max1为2 h,t max2为4 h,C max1为8.46 mg/L,C max2为7.21 mg/L。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阴虚内热者忌服。如有肝脏功能相关疾病,妊娠及欲孕欲育的适龄男女禁用。对光敏感的白癜风病患需要禁用。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不能与血粉同用。恶甘草。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6~10 g。外用20%~30%酊剂涂患处。长期接触补骨脂者,应避免长期日晒,必要时使用遮光剂。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口服维生素B族,特别是烟酰胺可显著降低光敏作用;小剂量间歇使用氯喹和羟氯喹治疗多形性日光疹;光敏毒性发作可用抗组胺药物,严重者使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皮肤损伤时,使用抗生素及消炎药。
中医救治:绿豆、赤小豆、金银花、紫草、生甘草等水煎内服、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