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
2025年08月10日
第二十三章 补虚药
导学
本章介绍了补虚药的功效和毒性作用概述,以及代表药味的基原、功效、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中毒救治等。
学习要求:
(1)掌握补虚药的毒性作用与机制。
(2)熟悉补虚药的基原和毒性成分。
(3)了解补虚药的功效、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和中毒救治。
凡能补充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改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亦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作用特点和适应范围的不同,补虚药分为补气药、补血药、补阴药和补阳药四类。气虚证多见于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多种慢性疾病;阳虚证多见于性功能障碍、阳痿及慢性支气管哮喘等;血虚证多见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阴虚证多见于热病后期及多种慢性病。
补虚药多为毒性小者,但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中毒。使用时注意:一要防止不当补而误补,造成“误补益疾”;二要避免当补而补之不当,虽为虚证,药不对证,补而无益;三要分清扶正祛邪的主次,做到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留邪;四要补而兼行,使补而不滞,顾护脾胃,避免“虚不受补”;五要注意用法和剂型,补虚药如作汤剂,宜文火久煎,使药味尽出,虚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剂型,便于保存、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