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杏仁《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肠燥便秘。
(一)毒性成分
苦杏仁的毒性成分为苦杏仁苷(参见[桃仁])分解产生的氢氰酸,1 g苦杏仁可产生约2.5 mg氢氰酸。
图19-7 氢氰酸
(CAS NO.:74-90-8)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苦杏仁中毒一般于1~2 h内出现症状,儿童中毒则时间更短。中毒症状与服用量多少、年龄大小及是否空腹有关。中毒初期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和恐惧感,意识不清,继而发展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严重时呈阵发性痉挛或强直性痉挛,呼吸浅表、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消化系统:表现为口苦涩、流涎、胃闷不舒;较重者则出现剧烈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绀,呼气中带杏仁气味。
急性毒性:大鼠iv苦杏仁苷的LD 50为25 g/kg,ip的LD 50为8 g/kg,ig的LD 50为0.6 g/kg;小鼠iv的LD 50为25 g/kg,ig的LD 50为0.887 g/kg;小鼠、家兔、犬iv和im的MTD均为3 g/kg,ig的MTD均为0.075 g/kg;小鼠iv苦杏仁苷0.5 g/kg,100%存活,而ig相同剂量,48 h内小鼠中毒死亡率达80%。胃肠道菌群对苦杏仁苷引起的氰化物中毒有明显影响,普通大鼠ig苦杏仁苷600 mg/kg,出现昏睡、呼吸困难、痉挛,在2~5 h内出现死亡,血中氰化物浓度高达2.6~4.5μg/m L;无菌大鼠ig相同剂量苦杏仁苷,未表现出任何毒性反应,血中氰化物浓度低于0.4μg/mL,与未灌服苦杏仁苷的大鼠无明显差异。
2.毒理机制 参见[桃仁]项。
(三)毒代动力学
苦杏仁苷口服给药的毒性大于静脉给药,主要是因为苦杏仁苷被肠道微生物水解产生较多的氢氰酸。另外,服用苦杏仁后可在体内产生葡萄糖苷配基,导致急性氰化物中毒及神经退化性病变,出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综合征等。
家兔iv苦杏仁苷500 mg/kg后,t 1/2α为3.5 min,t 1/2β为43 min,V c为131 m L/kg,V d为246 m L/kg;表明苦杏仁苷的体内过程符合二室开放模型,消除较快,较少蓄积;除分布于血液及血流量较丰富的组织器官外,还分布于肌肉组织。苦杏仁苷主要以原型物从肾排泄,部分在体内苷键裂解,家兔48 h内尿排出苦杏仁苷占给药总量的62%。
另外,肠道菌群也影响苦杏仁苷的体内过程。无菌大鼠和普通大鼠ig 50 mg苦杏仁苷,收集48 h内的尿液和粪便,尿液中分别回收38.8 mg和29.2 mg,无菌大鼠粪便中回收2.6 mg苦杏仁苷,普通大鼠粪便中未检出苦杏仁苷。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阴虚咳嗽、大便溏泄者忌用。婴幼儿、儿童慎用。
2.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不宜与麻醉剂、镇静剂、止咳剂(如硫喷妥、可待因等)同用,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抑制,甚至使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3.使用注意
炮制减毒:为除去苦杏仁毒性,须经热水浸泡至少1 d,并勤换水,去皮,煮至尝之不苦方可食用;苦杏仁去尖,可有效减少其毒性成分。
用法用量:5~10 g,生品入煎剂后下。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迅速彻底洗胃,及时使用亚甲蓝、硫代硫酸钠等氰化物拮抗剂可加速毒物排泄。轻度中毒者,静脉注射10%~20%硫代硫酸钠2~5 g。重度中毒者,先以1∶5 000高锰酸钾或10%硫代硫酸钠或3%过氧化氢溶液洗胃;再迅速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 m L,每隔1~2 min一次,每次15~30 s,数次后,改为静脉注射亚硝酸钠溶液,成人用3%溶液,小儿用1%溶液。也可用依地酸二钴溶于50%葡萄糖溶液40~60 m L中缓慢静脉注射,再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直到症状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