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神农本草经》

人参《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

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一)毒性成分

人参中主要的治疗性成分和毒性成分都是三萜皂苷类,包括各种人参皂苷、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类物质,如人参皂苷Rd、Rb2、Rc等。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人参中毒也称人参综合征,出血是急性中毒的特征之一。其他如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过敏性皮疹、欣快、烦躁、意识混乱等;低血钾、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抑郁、性功能亢进或减退等;腹痛、腹泻、呃逆等;严重的有消化道出血、休克、心力衰竭等。

图23-1 人参部分毒性成分

(1)人参皂苷Rd(CAS NO.:52705-93-8);(2)人参皂苷Rb2(CAS NO.:11021-13-9);(3)人参皂苷Rc(CAS NO.:11021-14-0)

急性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小鼠ig、ip人参皂苷Rb1的LD 50分别大于5 000 mg/kg、1 208 mg/kg;小鼠ig、sc人参皂苷Re的LD 50分别为1 000 mg/kg、1 500 mg/kg。小鼠ip人参皂苷不同化合物的LD 50各不相同:Rg1的LD 50为1 250 mg/kg、Rf的LD 50为1 340 mg/kg、Re的LD 50为405 mg/kg、Rd的LD 50为324 mg/kg、Rc的LD 50为410 mg/kg、Rb2的LD 50为305 mg/kg。

慢性毒性:成人连续每日服用人参粉0.3 g以上,可发生失眠、抑郁、体重减轻等毒性反应。

特殊毒性:分别给予小鼠、大鼠胚胎50 mg/m L和30 mg/m L的人参皂苷Rg1,发现有胚胎毒性。人参皂苷Rc和Re 50 mg/mL、人参皂苷Rb 130 mg/mL同样对大鼠胚胎有毒性作用,表现为弯曲度和前后肢评分降低和心脏损伤。高剂量的人参(20.0 g/kg)能明显增加小鼠精子的畸变率。儿童可出现性早熟。

复方制剂毒性:对含人参的复方制剂的毒性研究显示,小鼠连续ig人参天麻胶囊7 d未见任何不良反应,LD 50不能测出,MTD>100 g/kg;小鼠ig人参健脾丸的MTD为49.2 g/kg,小鼠活动正常,无不良反应。

2.毒理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人参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可诱发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而产生欣快、易激动、失眠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人参中的皂苷类化合物具有与强心苷类物质相似的作用,大剂量时能够显著抑制心肌收缩。高血压症状可能与人参中所含的达玛烯三醇苷对中枢神经的强烈兴奋作用有关;低血压可能因人参另一种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和抗溶血作用的达玛烯二醇苷有关。

内分泌系统:人参具有类皮质内固醇样作用。会出现皮疹、食欲减退、低血钾等类似皮质类固醇中毒症状。

生殖系统:由于人参的雌激素样作用,一些患者报告了阴道出血和乳腺痛。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人参毒代动力学报道。由于人参中含有的皂苷类成分较多,其药物动力学也较为复杂。大鼠ig 80 mg/kg的人参皂苷,Rc、Rd、Rb1和Rh1的C max分别为7.741 mg/L、97.458 mg/L、349.840 mg/L和15.163 mg/L,t max分别是1.00 h、1.00 h、1.00 h和0.50 h,AUC 0-∞分别为228.760 mg/L·h、2 061.658 mg/L·h、10 585.975 mg/L·h和129.1 mg/L·h,t 1/2分别为9.659 h、9.631 h、17.774 h和10.731 h。许多因素会影响人参皂苷的肝代谢,比如抑郁、放射线所致的氧化应激等会提高人参皂苷的生物利用度。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阴虚火旺、气盛身热者,以及小儿与孕妇应慎用或禁用人参及含人参制剂。人参中含有一部分升压成分,高血压患者无气虚证应慎用。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人参与藜芦是“十八反”配伍,与五灵脂为“十九畏”配伍,均不宜配伍用。人参亦恶皂荚,忌同用。

中西药配伍:人参中含有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具有类强心苷物质的作用,故人参不可与强心苷类药物同时使用,以免超过治疗剂量,造成中毒。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9 g,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一次2 g,一日2次。服用人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

炮制适应证:根据不同的症状使用不同种类的参品,如气虚兼有阳虚的四肢逆冷、畏寒者,以及妇女崩漏失血过多,或者手术后,宜选用朝鲜红参(又名高丽参)、吉林红参、日本红参和参须等偏热性的人参;气虚而又口渴喉干、津液不足、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者,宜选用偏凉性的生晒参、皮尾参和白参须等。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早期催吐、洗胃。呼吸抑制对症治疗。给予肌松药、止血剂等。对有过敏反应者给予脱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