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剂量和其他有害物质含量减毒
量效关系对调节、控制合理的剂量,对减轻毒性、提高疗效有重大意义。某些中药,按合理剂量使用时不表现毒性作用,而用量过大时则会引起中毒。如川芎过量内服可麻痹中枢神经而致死,苍术过量内服可抑制中枢引起呼吸麻痹而死,苍耳子用量过大可引起血糖急剧下降而惊厥死亡,北五加皮过量使用可引起血压猛烈升高而致死,等等。所以避免超剂量应用中药,是避免中药产生毒性作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重金属污染和含重金属中药的评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含重金属等有毒中药(朱砂、雄黄等)的复方占中药复方的10%以上。中药与西药的最大区别就是中药的成分复杂,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以“辨证论治”的原则复方用药,各种有效或有毒成分相互作用,所含成分很难完全分析清楚,进入人体后又在胃肠酸碱环境或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发生许多变化。因此,毒性中药的作用机制、毒性的表现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或几个已知成分的含量来判断。例如,含有毒重金属(铅、汞、砷等)的药物在中药内服、外用复方中应用较广泛,如果用重金属的含量标准来评判中药的毒性,许多具有独特药效的有效方剂将被禁止使用。但是重金属的存在状态不同,其毒性的差异非常大。中药的毒性与其含有的重金属的含量不一定成正比。因此,对毒性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难度更大,量效和毒效关系也很复杂,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除重金属外,化学污染(其他有害元素及农药残留)及生物污染物(如致病菌和霉菌毒素等)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些有害物质在中药中的含量直接受到产地的土壤、水源、空气的影响,并受到栽培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的影响。对于如何有效地控制、减少这些有害物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传统医药的发展提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八字方针。所以,在政府规管下,推行SOP在不同范畴内,如中药材生产质量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GAP)、GL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GS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GCP)等的施行是中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