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本草拾遗》

鸦胆子《本草拾遗》

本品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 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一)毒性成分

鸦胆子毒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的苦味成分,如鸦胆子苦素A、B、C、D,鸦胆酮酸,以及鸦胆子油等。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鸦胆子中毒后可见胃肠道充血、肝脂肪变性及充血、肾脏充血及变性、血压降低、便血、尿量减少、体温升高、眼结膜充血、四肢麻木或瘫痪、昏迷、抽搐等。鸦胆子仁的毒性强于鸦胆子油及壳,口服可致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闭。

图8-18 鸦胆子部分毒性成分

(1)鸦胆子苦素A(CAS NO.:25514-31-2);(2)鸦胆子苦醇(CAS NO.:14907-98-3);(3)鸦胆亭(CAS NO.:41451-75-6)

急性毒性:猫给予鸦胆子仁的LD 1约为0.1 g/kg(po)。小鼠给予鸦胆子苷的LD 50为7~10 mg/kg(sc),猫及犬给予鸦胆子苷的LD 50为0.5~1 mg/kg(sc)。达此剂量会导致动物的WBC增多、心跳加快、呼吸减慢、肠胃等内脏出血、昏迷、惊厥,最后因呼吸衰竭致死。鸦胆子中所含酚性化合物毒性最大,对大鼠的LD 50为0.65 mg/kg(sc)。小鼠ig鸦胆子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氯仿提取物的LD 50分别为3.14 mg/kg、4.023 mg/kg、3.320 mg/kg及54 mg/kg。雏鸡给予鸦胆子煎剂的LD 50分别为0.25 g/kg(im)及0.4 g/kg(ig)。小鼠iv鸦胆子水针剂的LD 50为2.16 g/kg,iv鸦胆子油静脉乳的LD 50则为6.25 g/kg。

慢性毒性:家兔尾静脉注射鸦胆子油静脉乳每日10 g/kg,连续7d,对体重、氨基转移酶、BUN及血象都无明显影响。

2.毒理机制 鸦胆子的毒性成分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可损害肝肾实质,能使内脏动脉显著扩张,引起出血。鸦胆子油为剧烈细胞原浆毒,挥发性油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鸦胆子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临床上常用鸦胆子油乳剂,其在大鼠体内的油酸和亚油酸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大鼠灌胃10%鸦胆子油微乳2.5 m L/kg后,油酸的t 1/2为5.83 h,C max为52.89 mg/L;亚油酸的t 1/2为4.60 h,C max为48.71 mg/L。毒性成分鸦胆子苦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灌胃6 mg/kg鸦胆子苦醇后,t 1/2为0.59 h,C max为88.61 mg/L。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症禁忌 脾胃虚弱呕吐、胃肠出血者及肝肾病患者忌服。孕妇和儿童慎用。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0.5~2 g,勿直接吞服或嚼服,可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以免刺激胃肠黏膜;也可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用,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催吐,洗胃。口服牛奶、活性炭及对症处理。

中医救治:甘草9 g,水煎服,后吃红糖及冷粥。芦根60 g,绿豆30 g,金银花15 g,葛根9 g,甘草9 g,水煎2次,合在一起,早晚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