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虱《新修本草》

鹤虱《新修本草》

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杀虫消积。用于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一)毒性成分

鹤虱主要含有挥发油,挥发油中的天名精内酯酮为其主要毒性成分。

图16-2 天名精内酯酮

(CAS NO.:1748-81-8)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可见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四肢软弱无力、不能行走,说话困难,严重时见阵发性抽搐痉挛。

急性毒性:小鼠ip鹤虱挥发油的LD 50为100 mg/kg,对小鼠有中枢麻痹作用,大剂量能引起小鼠阵发性痉挛而死亡。

特殊毒性:考察鹤虱对大鼠的体内致畸作用,对母体效应、胚胎效应、胎鼠发育生长状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鹤虱挥发油对孕鼠胚胎着床前后并无明显胚胎毒性,未发现其有明显致畸作用。

2.毒理机制 关于鹤虱的毒理机制尚无系统研究报道,可能与其主要成分天名精内酯酮等的细胞毒性作用相关。鹤虱制剂可抑制回肠平滑肌的自律性收缩活动,并可对抗生理活性物质Ach和5-HT引起的回肠平滑肌张力增加,且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引起胃肠不适的原因之一。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鹤虱毒代动力学报道。通过尾静脉注射天名精总倍半萜内酯药液至健康雄性SD大鼠,其中天名精总倍半萜内酯药液剂量为50 mg/kg,给药后通过眼底静脉丛取血,天名精内酯酮的药动学符合二室模型,t 1/2为41.843 min,C max为2.060μg/mL,AUC 0-t为98.086μg/mL·h,AUC 0-∞为160.532μg/mL·h;CL为0.311 L/min。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症禁忌 孕妇、腹泻者忌用。

2.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本品性苦、辛,不宜与寒凉药配伍使用,易加重腹泻等的毒性作用。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9 g。基原鉴别:南鹤虱(伞形科植物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和鹤虱(俗称“北鹤虱”)均有驱蛔作用,但南鹤虱驱蛔作用较强,毒副作用小;鹤虱驱蛔作用次之,毒副作用大。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一般均采用对症治疗。以药物或机械性刺激催吐;以0.02%高锰酸钾溶液或任氏液洗胃。口服鞣酸蛋白3 g或药用活性炭悬浮液,或服浓茶等来吸附和沉淀毒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2 000~2 500 mL稀释毒素,促使毒素排泄,并可加入维生素E 1~2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