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泻下药

第九章 泻下药

导学

本章介绍了泻下药的功效和毒性作用概述,以及代表药味的基原、功效、毒性成分、毒性作用与机制、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中毒救治等。

学习要求:

(1)掌握泻下药的毒性作用与机制。

(2)熟悉泻下药的基原和毒性成分。

(3)了解泻下药的功效、毒动学、毒性作用的预防和中毒救治。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称为泻下药。根据泻下作用的强弱,泻下药分攻下药、峻下逐水药和润下药三类。

泻下药多为毒性中药,含有毒性成分,如甘遂含二萜类化合物,过量或久服致毒性成分蓄积,可发生中毒反应;大黄、芦荟、番泻叶所含的大黄素等蒽醌类成分,虽为治疗性成分,但药性峻猛,过量服用或久服也可引起中毒。因此,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及小儿应慎用泻下药,尤其是峻下逐水药;妇女孕前、孕中、产后及月经期多忌用;如临证必用,则需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伤及脾胃正气;注意规范炮制,严守用量,避免发生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