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巴豆霜《中国药典》

附:巴豆霜《中国药典》

本品为巴豆的炮制加工品。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峻下冷积,逐水退肿,豁痰利咽;外用蚀疮。用于寒积便秘,乳食停滞,腹水臌胀,二便不通,喉风,喉痹,外治痈肿脓成不溃,疥癣恶疮,疣痣。

巴豆制霜后脂肪油含量显著降低,《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巴豆霜中脂肪油含量为18%~20%。巴豆古法炮制为巴豆霜主要采用去油制霜法,制霜工艺首载于汉代《华氏中藏经》:“去皮研细取霜。”炮制的目的与特点:其一是加热减毒;其二通过配伍其性味、功效相畏相杀的药材共同炮制以纠其偏性,制约毒性而减毒;其三是去油减毒。巴豆的煨法、制霜法等均有去油减毒的思路,其中巴豆的煨法有面裹煨、湿纸煨、枣煨均对脂肪油有一定的吸附程度,制霜法中主要采用物理压榨出油,利用不同材质吸附油脂。巴豆霜的现代制法主要是根据毒性成分而减毒。包括去油减毒—有机溶剂脱脂提油法;去蛋白减毒,如烘制温度180℃,铺放厚度3 cm,烘制时间90 min,或者在80℃、150 kPa的条件下,压制3次,每次30 min;此外还有生物技术发酵等新炮制思路。

将巴豆加工成巴豆霜时不可用手接触。巴豆霜内服入丸、散,0.1~0.3 g;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