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子《雷公炮炙论》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
甘、辛,平;有毒。归大肠、肺经。泻下通滞,消肿拔毒。用于大便燥结,痈疽肿毒,喉痹,瘰疬。
(一)毒性成分
蓖麻毒蛋白和蓖麻碱是蓖麻子中主要的毒性成分。蓖麻毒蛋白是一种植物糖蛋白,在蓖麻子中的含量为1%~5%,为白色粉末状或结晶状固体。蓖麻毒蛋白是异二聚体,由两条多肽链(A链和B链)组成,A链为活性链,由267个氨基酸组成球形蛋白;B链为结合链,具有凝集素活性,能与半乳糖残基结合。A链与B链通过二硫键连接。
图9-11 蓖麻碱
(CAS NO.:524-40-3)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蓖麻子中毒常表现为普遍性细胞中毒性脏器损伤,如中毒性肝病、肾病及出血性胃肠炎,以及因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而导致的死亡。蓖麻子中毒轻者出现咽部刺激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重者出现血尿、少尿,甚至出现呼吸、意识障碍,抽搐和出血性肠炎等。蓖麻子中毒的表现不一,可能与患者食入蓖麻子的量,进食时是否咀嚼,以及咀嚼程度,是否空腹食入及个体差异等情况有关。
急性毒性:蓖麻毒蛋白的毒性是有机磷神经毒剂的385倍、氰化物的6000倍、眼镜蛇神经毒的2~3倍,属于剧毒。小鼠ip蓖麻毒蛋白的LD 50为112μg/kg。蓖麻碱是一种中等毒性的生物碱,可引起动物呕吐、血压下降、呼吸抑制,并可损害肝脏和肾脏。小鼠ip蓖麻碱的MLD为16 mg/kg。
慢性毒性:小鼠连续4周ig蓖麻碱300 mg/kg,血清ALT、AST升高,肝脏和肾脏出现轻微病理改变,全血WBC、淋巴细胞数量和脾脏指数均降低。
2.毒理机制 蓖麻毒蛋白A链通过B链特异性地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方式进入细胞。A链能与核糖体60S大亚基结合,通过其特异的N-糖苷酶活性,催化切断60S亚基28S rRNA中第4234位腺嘌呤与核糖体分子之间的糖苷键,这一嘌呤的脱落可导致整个核糖体的失活,最终导致蛋白质合成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三)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症禁忌 孕妇及便滑者禁服。
2.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内服2~5 g,外用适量。内服外用均可引起中毒,临床应用严格控制剂量。
(四)中毒的救治
西医救治:目前蓖麻子中毒无特效解毒药物,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救治手段主要包括催吐、洗胃、灌肠等促进毒物排出;应用活性炭、磷酸铝凝胶、鸡蛋清、牛奶等保护胃肠黏膜;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肝,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对危重患者可采用血液净化疗法清除血中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