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性描述常用参数
中药作用于机体时,随着剂量的不同,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来说,随着剂量的逐步增加,会进入有效剂量的范围,而随着剂量的进一步增加,则会产生毒性效应,对机体造成损害。使机体开始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最低剂量,称中毒阈剂量。毒性作用的强弱与毒性成分血药浓度的高低有关,而血药浓度的高低又与给药剂量及时间有关,两者之间的规律性变化呈现为量效关系。剂量-反应关系对评价药物毒性是极为重要的,它包括量反应(以数或量分级表示效应)的量效关系和质反应(以阴性、阳性表示效应)的量效关系。在量反应的量效关系中,当给予大小不同的药物剂量时,增加剂量通常可引起较大程度的毒性反应。在质反应的量效关系中,当剂量升高时,群体中毒性反应发生的百分率则增加。
在评价中药毒性的时候,通常引入半数中毒量(median toxic dose,TD 50)或半数致死量(LD 50)的概念。TD 50或LD 50是指动物一次给药后能够引起半数动物中毒或死亡的剂量。TD 50或LD 50是衡量中药毒性大小的两个指标。TD 50或LD 50越小,表示毒性越大,反之毒性越小。MLD(LD 01)或最小致死浓度(MLC)是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仅引起个别动物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也称为阈剂量(threshold dose),又称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包括急性阈剂量(limac,为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和慢性阈剂量(limch,为长期反复多次接触化学物所得)。用不同的指标、方法观察中药(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可以得到不同的阈剂量。易感性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阈值,同一个体对某种效应的阈值也可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因此为安全起见,应当采用敏感指标、敏感动物和足够数量的受试动物进行试验。在评价中药毒性和安全性时,有以下几个常用参数。
1.治疗指数(LD 50/ED 50) 数值越大,表示药物可使用性越大。
2.安全指数(LD 5/ED 95) 数值越大,表示越安全。
3.安全范围(LD 1/ED 99) 数值越大,表示安全范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