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蛇《雷公炮炙论》
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的干燥全体。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一)毒性成分
蛇毒中的蛋白类成分是其主要毒性成分,包括酶和毒素两大类。其中神经毒素是一种由60~74个氨基酸链(15~18种氨基酸)所结合而成的肽链。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蛇毒可明显破坏中毒动物的血液循环系统,从而造成机体广泛性出血、溶血、局部组织肿胀及坏死。神经毒素可使动物弛缓性麻痹和呼吸衰竭,从而导致死亡。
急性毒性:小鼠ig蕲蛇粗毒的LD 50为0.5 g/kg(0.5~0.6 g/kg),中毒表现为烦躁不安、竖毛、皮肤苍白,进而懒动、萎靡不振、匍匐,随后呼吸困难、抽搐,直至心跳停止,于24 h内死亡。小鼠sc蛇毒干粉的LD 50为7.18 mg/kg(5.76~8.60 mg/kg),中毒表现为呼吸急促、搔挠注射部位至溃烂、注射部位肿胀发黑、神情呆滞、瞳孔缩小、活动缓慢、抱团嗜睡、局部发绀。来源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五步蛇,其毒性存在差异。
慢性毒性:犬(200μg/kg)及家兔(540μg/kg)iv蛇毒凝血酶样酶,1次/d,连续注射28 d,无明显毒性反应。
2.毒理机制 蕲蛇蛇毒含有的出血毒素作用于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进而造成血管破裂;磷脂酶A2可催化甘油磷脂的脂酰键水解,生成溶血磷脂和脂肪酸,具有神经毒、肌肉毒及溶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及凝血酶样酶能抑制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神经肌肉的传导机能等有选择性作用而产生毒害,引起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循环衰竭和心跳骤停。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蕲蛇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大鼠iv蛇毒凝血酶样酶150μg/kg,药代动力学具有二室开放模式特征,t 1/2α为10.6 min,t 1/2β为7.0 h。其V d较低,中心室V d约占动物平均体重的8%,而总V d约为动物平均体重的20%,31.5 h后基本消除,肝肾是其主要消除途径。毒素可部分以原型或与原型具有相同抗原性的大分子物质形式排泄。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阴虚内热及血虚生风者禁用。
2.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蕲蛇与白硝铵、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A)、甲氨喋呤、争光霉素、六烃季铵、美加明、呋喃妥因、麦角新碱、口服避孕药、氯噻嗪和保泰松等西药不可合用,配伍可引致药源性呼吸困难加重。
3.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3~9 g;研末吞服,一次1~1.5 g,一日2~3次。水煎服和酒剂可使过敏反应的异体蛋白变性,降低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的发生概率。
炮制减毒:通过去除头等毒性较大的部位可以达到减毒的目的,因其头部的毒腺中含有大量的毒性成分。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有咬伤者立即局部处理。口服中毒早期进行催吐或机械性刺激催吐、导泻、高位灌肠,然后服活性炭末或白陶土,阻止毒物吸收。其他对症支持疗法。
中医救治:参见[眼镜蛇]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