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图经本草》
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
苦、辛,温;有大毒。归心、胃、肝经。解痉止痛,平喘,安神。用于胃脘挛痛,喘咳,癫狂。
(一)毒性成分
天仙子的毒性成分主要是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参见[洋金花]项)。
(二)毒性作用与机制
1.毒性作用 阿托品作用范围很广,临床5~10 mg即能产生显著的中毒症状,成人MLD为80~130 mg,儿童约为10 mg。阿托品和东莨菪碱可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因而服用过量天仙子,可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加速。
图19-11 阿托品
(CAS NO.:51-55-8)
2.毒理机制 天仙子所含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阿托品的作用机制是竞争性拮抗Ach或拟胆碱药对M胆碱受体的激动作用。小剂量阿托品能阻断M胆碱受体,拮抗Ach或拟胆碱药的作用。阿托品对M1、M2、M3胆碱受体亚型的选择性低,毒性作用广泛。
(三)毒代动力学
目前尚无天仙子毒代动力学报道。其药代动力学为:天仙子的毒性成分阿托品和东莨菪碱极易从肠道吸收,还可透过眼结膜。阿托品为叔胺类生物碱,口服后由胃肠道迅速吸收,经1 h血药浓度达峰值,吸收率为50%。阿托品皮肤吸收差,吸收后可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口服天仙子30~60 min后,中枢神经系统可达较高的药物浓度,尤其是东莨菪碱可迅速、大量地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消除途径上,50%~60%的阿托品以原形经尿排泄,其余可被水解,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从尿排出,t 1/2为2~4 h。阿托品用药后,其对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拮抗作用可维持3~4 h,但对眼的作用可持续72 h或更久。
(四)毒性作用的预防
1.病证禁忌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患者、体虚者及孕妇忌服。
2.使用注意
基原鉴别:本品和地肤子、菟丝子外形相似,需注意区别,防止因服错药而中毒。南天仙子是爵床科植物大花水蓑衣的种子,为天仙子的混淆品种。
用法用量:0.06~0.6 g。天仙子为《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大毒中药。内服宜慎。
(五)中毒救治
西医救治:一般不良反应于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无须特殊处理。中毒的解救主要为对症治疗。如口服中毒,应立即洗胃、导泻以促进毒物排出,并可用毒扁豆碱(成人1~4 mg,儿童0.5 mg)缓慢静脉注射,可迅速对抗阿托品中毒症状(包括谵安与昏迷)。但由于毒扁豆碱体内代谢迅速,患者可在1~2 h内再度昏迷,故需反复给药。如患者有明显中枢兴奋,可用地西泮对抗,但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与阿托品导致的中枢抑制作用产生协同作用。不可使用吩噻嗪类药物,因这类药物具有M胆碱受体阻断作用而加重阿托品中毒症状。此外,应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敷以冰袋及乙醇擦浴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对儿童中毒者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