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随着医药科技的迅猛发展,药物品种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全球有药品近3万种,国内可用的处方药物已达7000多种,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并未伴随药品品种丰富的速率同步提高。在发达国家,药品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开展较早,配合具有管理保障和技术控制职能的医疗机构药物和治疗学委员会,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机构的用药安全问题。在我国,药物警戒概念引入较晚,国家药品安全监测网络的建立尚处在初级阶段,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能发挥有限,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用药安全隐患危机四伏。近年来连续发生的药物安全事件及相关处置,在暴露出潜在的药物安全性隐患、带给我们警示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国家药物安全性监测网络的建立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事件的发现与处置过程显示医疗机构作为安全隐患的暴露源头,是药品安全事件防范、发现与处置的关键控制点,其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处置行为是关系事态发展的导向性因素。
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机构职能有限,临床一线人员对药物警戒的基本概念模糊,药学专业人员对可能出现用药问题的环节认知掌控不足,对新兴的监测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知之甚少,成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隐患,提升医疗质量与水平的阻碍,尤其不利于国家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防范、发现与处置。所以,针对医疗机构用药安全一线人员的药物安全性监测教育编写配套的参考书籍极有必要。
本书从药物安全性监测的概念入手,介绍国内外现状,通过实例分析讲述配套的组织机构、管理规范、评价控制办法和实用监测新技术,力求帮助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人员、临床医护人员、药学人员强化药物警戒意识,了解最新政策法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明晰用药错误的监测和处理、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药品质量监测和保证等应对措施,掌握相关的技术方法和最新操作规程,从而能够及时、正确应对医疗机构内部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提高基层医药卫生人员的药物安全性监测意识和技能。由于药物安全性监测工作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书中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