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工作

五、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工作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是由护士在各自病区的治疗室完成的,一般病区房间内没有空气净化装置,也就不能保证配置静脉用药环境的洁净度,微粒、热原、活性微生物等物质的普遍存在,极易造成配液过程中药液污染。另一方面,住院患者由于病情较重,常需多药联用,而目前新药越来越多,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越来越复杂,有的医生对输液配伍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不能确保用药方案的合理性。同时护士缺乏药物稳定性和相互作用方面的知识,仅能根据医嘱或凭经验进行配置,导致不合理用药现象难以控制。药物的不相容除了肉眼可以看见的性状变化如变色、沉淀外,还存在其他一些化学变化,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反应等,以及药理作用上不期望的协同或拮抗作用,临床医生和护士在这方面的知识相比药师要欠缺一些。由于配液在病区的治疗室进行,各病区过于分散,药房难于监控,药师的药学知识和技能没有施展的空间,药学服务工作也得不到切实的落实。

为了患者用药安全及规范化管理,参考国外静脉药物集中配置工作的先进经验,国内医院逐步开展了这项工作。PIVAS是在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的部门。它是一种新的的管理模式,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的静脉滴注药物配置转为在药学监护下集中配置、混合、检查、分发,为临床提供更安全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2002年1月21日,卫生部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第28条规定,“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逐步建立静脉液体配置中心,实行集中配置和供应”,这已成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年来,PIVAS成为我国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改革过程中探索的热点话题。在我国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等地,已经有多家三甲医院陆续建立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院药学服务新内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液完成后的成品直接发放至病区后供患者使用,配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因此,必须加强药房的静脉药物配置工作各个环节的管理,包括有环境质量控制、医嘱审核把关、排药和配置过程、输液成品核对操作规程等各个环节,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具体管理可参照高风险药品管理相关章节的详细内容。

近年来,随着药学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药学部门的监督管理作用也在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多多少少都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药师在管好药品、及时准确地为临床调配、发放药品、规范药房各项工作流程外,更要积极发挥自身专业的优势,大力加强对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确保患者能够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