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不良反应

五、抗菌药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0期),“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1期),“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第22期,“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200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部分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注射剂品种名单中,抗菌药注射剂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抗菌药发生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一)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

1.不适当地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均可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2.不适当地联合用药 同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如氨基糖苷类药物间显示一定的交叉耐药性,卡那霉素被7种酶钝化,庆大霉素则受5种酶影响,而其中4种酶是相同的;不同类的药物联合应用也可导致某些毒性增强,如氨基糖苷类和强效利尿药联合应用可导致耳毒性增强;氨基糖苷类和头孢菌素类联合应用往往可导致肾毒性增强等。

3.不合理的给药方法 不合理的给药方法常可导致不良反应的产生。如氨基糖苷类药物若进入血流过快,可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由于神经肌肉阻滞而导致呼吸抑制。因此,这类药物不可直接静脉注射,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二)不良反应类型

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胆胰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也较常见。

1.过敏反应 许多抗菌药可致过敏反应,甚至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用药前应了解既往药物的过敏史。必要时可进行皮肤敏感试验来加以判断。

2.毒性反应 抗菌药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功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1)神经系统毒性:青霉素用量过大或鞘内注射,可引起脑膜刺激征或中枢兴奋致惊厥,氨基糖苷类肌内注射可引起第Ⅷ对脑神经症状,表现为耳鸣、耳聋或前庭障碍等。

(2)肾脏毒性: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万古霉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氨基糖苷类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3)肝脏毒性: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西林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4)血液系统毒性: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5)免疫系统毒性: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对机体免疫系统具有毒性作用。

(6)胃肠道毒性: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7)心脏毒性: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

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假膜性肠炎、急性出血性肠炎、念珠菌感染等,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

抗菌药所致不良反应涉及全身许多器官或系统,给患者带来痛苦,机体功能出现紊乱,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因此,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极其重要,应在诊断、治疗、护理和用药过程中应加强观察,做好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及时处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