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六、用药错误案例分析

【案例一】 患者李某,听到电子叫号后,到窗口取药,审核药师核对姓名及就诊科室后,发放药品;同一窗口,间隔1个患者后,再次出现李某的姓名,药师意识到有患者同名,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发现药品发错。及时与处方患者联系,患者未服用,避免了ME引起差错事故。

1.分析 患者同姓名取药,虽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偶有出现,审核药师尤其是新上岗的药师在审核时,易忽略该问题的出现。

2.解决方案 ①在取药凭证及电子处方中同时添加具唯一性的处方流水号和(或)ID号,审核药师核对取药凭证时,一定要核对流水号和患者ID号。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酿成差错。

【案例二】 某患者取走抗菌药物头孢克洛,过期15d,患者服用3次后,发现药品过期,投诉。

1.分析 合格准确的药品经窗口发给患者是药房工作最后、最重要的流通环节,在此之前,药品的请领、摆放、调剂、效期检查、特殊药品管理等工作环节都同等重要,过期药品发出,各环节都负有责任,在这些环节只要有1人注意,履行职责,都不会发生此事件。

2.解决方案 ①将药品更换并给予患者适当经济补偿;②查找药品失效原因为库房将退回的近效期药品不慎混在正常药品中,发放到药房;③按职责对药品请领人员、效期药品检查人员、调剂人员、审核人员对此事负有同等责任,分别按科室制度处罚。

【案例三】 医生处方开思诺思(镇静催眠用药),字迹潦草,收费处将其按恩里思(抗过敏用药)收费,药师发放时也将其按恩里思错误发放。由于此两种药品易搞错,科室将此两种药品做特殊药管理,逐日盘点,管理人员当日盘点时发现错误,及时与患者进行联系,尚未服用。

1.分析 处方为手写处方,医生在繁忙中,易字迹潦草,给收费、调剂带来安全隐患。

2.解决方案 ①建立电子处方,规范处方格式;②药师审核发药时,要以原始处方为依据,而不能单从电脑看收费处传过来的电子处方信息;③易混淆的药品建立特殊管理方案,及时查找问题;④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为患者换药,避免ME引起差错事故。

【案例四】 某患者取药后返回到窗口,称某种药品在发放时少给3盒。

1.分析 患者来医院就诊到回家的过程中,情况复杂,一旦发现药品数目不对,他们首先想到就是药房少给药品,但是大部分都不是药房原因造成的,为了避免纠纷,需要用事实证明。

2.解决方案 ①查看监控摄像,画面显示药房按处方实数发放;②给患者看录像,建议患者再想一想和找一找;③建立相关处理登记本。解放军总医院门诊药房于2008年逐个窗口安装摄像监控装置后,有效地避免了窗口相关纠纷并对防范不法分子也起到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