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风险管理概述

一、药品风险管理概述

任何药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所谓药品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制订关于药品危险或事故的影响、概率的行动决议,是一个复杂的兼有技术与行政职能的系统工程,持续贯穿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具体执行需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乃至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将药品风险管理解释为在药品生命周期内,一个反复持续的、被设计用于优化药品的风险/效益比的管理过程。实施药品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患者用药效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通常,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对上市后药品的发展前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单纯的疗效不佳,未必会立即显现。已经上市的新药,如果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很可能带来令人沮丧的结局。如西立伐他汀(拜斯汀)、罗非昔布(万络)、替马沙星等上市后的经历,就是非常典型的佐证。替马沙星于1992年2月在美国上市,在300多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有9例出现低血糖,26例发生溶血性贫血,还伴有肝、肾衰竭的病例,3例死亡,3个月后FDA宣布撤市。由此,在批准某一药品上市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常会对该药品的风险和效益做出评价,虽然只有当药品针对其目标人群的效益大于风险时,管理当局才会认为该药品是安全的,才有可能批准该药品上市;但这种安全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它并不意味着所有已存在的或者潜在的风险被全部认知。因此,要做好药物安全性监测必须加强药品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