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R信号筛选的常用算法比较

五、ADR信号筛选的常用算法比较

算法的评价没有金标准,所以很难对算法作优劣比较。描述算法的好坏可用回顾性研究,即当确定某药品能引起不良反应时,运用这些算法看是否能更早地发现信号。

图12-4显示了应用BCPNN算法对WHO-UMC数据库中卡托普利引起咳嗽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研究的结果。其中以代表药品-不良反应关联程度的IC值为纵轴,时间为横轴。图中的空心点表示IC值,竖线表示IC值的95%可信区间,当线段的下端>0时,也就是IC值95%可信区间下限>0时被认为是一个强的信号。从图12-4可见,1981年第3季度时线段的下端已经在0上方,可以认为是一个强的信号,但是在1983年才有人发布这个不良反应,1986年才被广为报道。图12-4可表明BCPNN算法能比传统的方法更快速地发现信号。

另外一种比较的方法是将各种算法放在一个数据库里分别运算,比较这些算法发现信号的能力。魏志军等比较过BCPNN、mGPS、PRR、ROR和英国的经过校验的PRR(也被称为MHRA法)5种算法对已知的10个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信号强度,还比较了用BCPNN、mGPS和MHRA 3种方法产生的最强的信号和各自的报告例数。

Van Puijenbroek等也对各种方法做了平行比较,他们以BCPNN产生的结果作为标准参照,计算ROR、PRR、Yule′s Q和Poisson 4种算法在信号筛选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等各项指标。同时,他们也特别指出用BCPNN作为参照的缺点是BCPNN并非金标准,产生的信号有些是假阳性,被排除的药品-不良反应组合中有些是真阳性,所以该比较结果并不能说明谁优谁劣,而只能说明这些算法与BCPNN的一致性。

各种算法各有利弊,因此参考多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遗漏药品-不良反应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