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不良反应
生物制品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但如果反复注射,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一旦再注射,就会被抗体中和,不能再发挥其作用。经常使用外来生物制品,还会抑制人体自身产生抗体的能力,从而降低抗病能力,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或滥用生物制品。由于生物制品是一种异体抗原物质,在使用时常常发生各种反应,特别是各种血清、类毒素、菌苗、疫苗等,反应较多。
(一)生物制品不良反应原因
生物制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两个方面。
1.生物制品的质量 质量不好的制品可以引起严重反应,如菌苗、疫苗的菌毒种不好,血清、类毒素纯度低或发生污染等,接种后都可以引起人数较多的严重反应。应由有关部门予以检验判定。
2.使用方面 不能正确地使用生物制品,也是引起不良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接种剂量过大,接种途径的错误和操作的不正确(如皮内注射的卡介苗,误注到皮下,就会发生局部脓肿)及不能正确地掌握禁忌证等都是发生反应的原因。因此,接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才能做到正确使用,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并能在反应发生后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不良反应症状
生物制品使用后发生的反应,可分为一般反应及异常反应两类:一般反应有局部(如红、肿、热、痛等)和全身反应(如发热、头痛、寒战、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异常反应有晕厥、过敏性休克、血清病等。
1.所有细菌制剂都可引起发热和局部的肿、痛、热的炎症反应,一般在接种后48h内发生。
2.精制类毒素和病毒类疫苗,一般反应比较轻微。活疫苗类接种后实际上产生一次轻度感染过程,在活菌或病毒增殖到引起发热或其他反应之前,常有几天或长一些的潜伏期,这些感染反应常伴有低热,有的有皮疹、淋巴结肿大等。
3.细菌多糖疫苗是提取有效抗原成分,去掉内毒素,其反应也较轻微。
4.免疫血清多是动物血清,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注射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重复注射时,故必须注意做皮试。来自人体者,则无此弊,故一般不必做皮试。
5.动物血清制备的抗毒素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血清病(多发生在注射后7~14d,表现为皮疹、肌肉关节痛、全身淋巴结肿大)。现今制品通过精制提纯,不良反应减少,人血液制剂克服了异性蛋白反应。
疫苗、抗毒素、干扰素、小牛蛋白等生物制品常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局部淋巴结肿大等不良反应症状。这与生物制品中所含的蛋白质抗原、内毒素、防腐剂和佐剂等物质刺激机体有关,一般在1~2d不经处理或只需对症处理,即可逐渐恢复正常。
(三)生物制品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预防严重异常反应的发生,要注意下列事项。
1.注射动物血清制品之前,必须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阳性者必须进行脱敏后才可注射。反复注射的间隔,超过5d者,必须做过敏试验后,方可注射。
2.详细询问病史,有过敏史(如哮喘、荨麻疹、花粉症等)的患者,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有晕针史及癔症、癫的患者,易发生晕厥,要特别注意。
3.反应发生后,应立即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0.5~0.7ml,必要时可重复注射,然后再根据反应的不同症状,给予必要的治疗。
4.安瓿有裂纹、标签不清、药液变色、有摇不散的异物、絮状物或被冰冻者,均不可用。安瓿启开后,活菌(疫)苗限0.5h内用完,灭活菌(疫)苗限1h内用完。
5.加强生物制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安全有效。高风险品种要单独储存,并用标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