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药品管理组织与职责

一、高风险药品管理组织与职责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应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组),监督、指导本机构科学管理药品和合理用药。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组)的主要职责如下。

1.认真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按照《药品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机构有关药事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2.确定本机构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

3.审核本机构拟购入药品的品种、规格、剂型等,审核申报配制新制剂及新药上市后临床观察的申请。

4.建立新药引进评审制度,制订本机构新药引进规则,建立评审专家库组成评委,负责对新药引进的评审工作。

5.定期分析本机构药物使用情况,组织专家评价本机构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提出淘汰药品品种意见。

6.组织检查毒、麻、精神及放射性等药品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7.组织药学教育、培训和监督、指导本机构临床各科室合理用药。

然而,目前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并未建立高风险药品管理组织,建议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下设高风险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监测与管理全院高风险药品。确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秘书、成员名单及职责,并设立办公地点。小组负责人应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机关或医院领导担任,小组成员应具备医疗行政管理、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知识及高风险药品专业知识,了解高风险药品发生的不良后果及抢救常识。高风险药品管理领导小组应主要承担以下几项职责。

1.参考国外高风险药品目录,结合国家及各单位实际情况制订本单位高风险药品目录。

2.制订新进高风险药品的引进规程。

3.设置高风险药品警示措施,并制订高风险药品使用管理规范。

4.领导小组应对超说明书用法进行管理,查证文献考察用药是否合理,并进行结果的收集与评价。

5.建立严重药害事件应急处理方案,保障能及时、有序的进行工作。

6.定期分析高风险药品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

7.记录高风险药品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认真总结分析,定期向各科室及全院进行汇报,提出解决方案。

8.开展高风险药品知识讲座,定期向全院医务人员宣传高风险药品应用及药品误用风险防范措施等。

9.收集国内外高风险药品信息,并及时通过宣传海报及网站形式发布,高风险药品领导组成员应定期进行培训。

10.推进医院高风险药品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处理和分析总结程序,减少药疗差错,防范药疗纠纷,杜绝药疗事故。

高风险药品应用危险因素大,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其使用,并由医生、药师、护士共同努力为患者打造一个良好的用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