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第五辑》简介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第五辑》这本书是由.杜芳,付海晏主编创作的,《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第五辑》共有426章节
1
目录
目 录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一、整体设计思路 二、教学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2.课标分析 3.教材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2...
2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广西师范大学:欧阳懿泉 指导老师:陈志刚...
3
一、整体设计思路
本课所涉及的历史时段大致为周平王东迁到秦朝建立,也就是学生在初中就已熟悉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涉及政治、经济、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厘清一系列问题之间的内在...
4
二、教学情况分析
...
5
1.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初中阶段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先秦历史发展脉络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认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第一课《中华文...
6
2.课标分析
2017年版课标要求: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在本...
7
3.教材分析
本课来自统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题名称为《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所涉及的时间段大致为周平王...
8
三、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动荡和经济发展是变法运动出现的动因,学生能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明晰这一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通过了解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变化,...
9
四、教学重难点
...
10
1.重点
了解老子、孔子的学说;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具体史实。...
11
2.难点
理解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突破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材料解析和地图呈现,让学生能较全面地认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原因。...
12
五、教学资源与方法
教学资源:历史文献、历史地图等。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示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等。...
13
六、教学过程
...
14
环节一:课堂导入
联系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相关内容,回顾西周的礼仪与秩序(礼乐制)。PPT中对春秋时期郑庄公祭祀坑遗址出土的九鼎进行展示,提问学生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
15
环节二:新课讲授
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大动荡(政治)、大发展(经济)、大变革(变法)、大解放(思想)以及大交融(民族)。通过历史文献以及历史地图等材料对...
16
环节三:课堂小结
对本课所讲的五个部分进行总结回顾,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辅之以板书,以逻辑为线索,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内容进行思维梳理。 教师讲授:对本节...
17
七、板书设计
板书类型:线索式板书。 设计意图:以社会大转型为本课授课过程中的主要线索,由此引发而出:大动荡(政治)、大发展(经济)、大变革(变法)、大解放(思想)以及大交融...
18
八、教学反思
本次所讲课程为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第一单元第二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课本属于新教材,对其的教学模式尚处探索阶段。与旧教材相比...
19
(一)本课教学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应用传统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落实到具体环节上,我将本节课文本中所涉及的四个子目——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与老子、...
20
(二)本课教学得失
虽然本节课在课程讲授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但是落实到实际讲授环节中,还是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下我将对本课缺憾之处进行一个总结回顾: ...
21
(三)改进及提升方法
针对与学生互动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教法方面以及学法方面的扩充来进行完善,比如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树立...
22
《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王耀璞 指导老师:李凯...
23
一、整体设计思路
历史知识的获取是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引导学生达成的基本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历史事实与具体的时间、空间相联系,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达成对历史...
24
二、教学情况分析
...
25
1.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对此部分知识有所学习和了解,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中加入了帮助学生深入认识和理解历史的古文材料,同时运用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创设历...
26
2.课标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要求:了解隋唐五代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结合课标要求以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树立“时空观念”,认识...
27
3.教材分析
本课为《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内容。第一目“隋朝的兴亡”,教材介绍了隋朝的统一,概述了隋朝建设成就,最后分析了隋亡的原因。第二目“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28
三、教学目标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能够识记史实,运用历史发展观点理解隋唐国家从盛世走向衰落的历史演变过程,建立完整全面的时空观,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抓住...
29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唐前期鼎盛局面形成的原因、表现。 教学难点:多角度认识隋唐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特征。...
30
五、教学资源与方法
我采用史料引导探究、历史情境设置的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文字、地图等大量资料,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置身其中。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