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教学反思
2025年11月20日
八、教学反思
(1)隋朝工程建设的积极意义体现较少,没有深度挖掘。
(2)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讲解不够全面。
(3)教学时间上的把握还需要控制。
点评意见:
“承敝易变”的教学立意有创意而又在情理之中,整体设计思路观点鲜明、正确与合适。
教学设计基于学理、课标、教材与学情等四要素,教学目标明确而聚焦,教学重、难点明确突出,教材内容取舍与整合合理,表述准确科学。
对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功能认识较为到位,材料选择针对性较强,难易适度,运用恰当,并能重视引导学生对材料的研读。
教学逻辑结构清晰、合理。重视问题导向,重视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此而设计了多处学生活动。
可惜板书未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的整体思路和重难点,且缺少时间这一要素。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教学设计,能够应用丰富、精细且权威的史学材料,以论证说明相关的历史问题;选择史料的图文并茂,相互配搭,不仅有利于教学板式的活跃,更有助于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对教材再处理于“敝”与“变”,以保证学生对“承敝易变”的规律有所认识,不失为大胆尝试等等。内容整理着眼于深处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本次新课改中最高目标追求家国情怀也自在其中了。
用各类特定史料营造特定的历史情境,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之中拟定相应的历史问题,留足适当的时空让学生进入其中,思考、研讨相应的历史问题,这是保证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的不二法门,本课自觉而努力地实现了这一点。
若从更理想的层面要求,可以尝试:在追求“敝”与“变”的过程之中,能够融进隋唐盛世的进一步民族交融与民族认同和国力强盛与疆域广袤之间的关系;在情境与问题的教法之中,能够引发师生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等。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