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教学反思

九、教学反思

从整节课的最终呈现结果来看,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可以改进的地方:①在分析西晋灭亡原因时语言可以更简洁一些,同时原因上可以有所侧重,如北方民族内迁可以相对着重讲解,而其他部分则可以简略一些,这样更有助于突出本课重点;②在分析江南经济开发时,可以点出这是一个很长时间的过程,南方经济的发展是逐步实现的,体现历史的连贯性;③对于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可以使用一些相对简单的材料来引导学生分析,相比于直接抛出观点,这样的做法更助于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的能力。如果能在这些地方更进一步,我相信更能展现这段历史的面貌,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点评意见:

教学设计定位准确,创新性强,观点合理,显示出较为优秀的专业素养。

教学设计的内容基于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正确认识,取舍合理,整合有道,表述准确科学。

材料选择难度恰当,解读正确,运用合理。

基于学生学习心理而整合并设计的教学结构,完全符合课标要求,逻辑顺畅而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以朝代更迭为线索、融入本课教学重点、体现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板书,体现出设计者的匠心与精心,是本课的又一大亮点。

可惜教法上只采用了讲述法,缺少学生活动设计,恐怕会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戴嘉平

点评意见: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教学设计,通过“政权更迭”“江南经济开发”“民族交融”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教材所涉内容;能够引进相应的史料以说明相应的历史观点;注重了历史人物的作用;能够通过某些历史细节说明较为重大的历史现象等。

虽然主要是讲述法的教学方式,但因为语言有激情,加之口语化,还是保证了课堂氛围的相对活跃。

作为教师没有将史料与自己的讲述分开,课堂上使用的图片资料没有录入,语言本身很多不通且不少笔误,“教学反思”三分之二的篇幅偏离其要,这是遗憾。最为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定位——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进一步扩大与加强时期——未能充分凸显。看不到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与新课改精神存在较大差距。

点评人:正高职特级教师 李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