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再思考

(二)对如何使用新教材的再思考

首先要理解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是不同于旧教材的,它改变了以往高中历史教材经济政治文化专题分类的编写方式,采取通史的模式,但其又不同于初中点线结合的通史体例。《中外历史纲要》不仅有大时序,也有小专题,采取点一线一面结合的结构,是初中、大学教材的浓缩升级版。新教材的命名也体现了这一点,“纲”即为线索、逻辑,“要”则为主题。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紧扣“纲要”,引导学生明了内容主次。例如中国古代史整体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再往下一层的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它的主题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东方大国的初步形成。而除了每个单元的大主题之外,每节课也有自己的小主题,比如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的小主题,为大国治理探索的深化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定型。所以从主题分析来看,第四课的设计应该要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来展开,而在两汉历史中,汉武帝的大一统无疑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事件,这样看来汉武帝为巩固统一所实行的各项措施就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在精研课标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明了发展主轴线,确定教学支撑点,然后围绕支撑点选择材料群,设置问题链,解决问题,突出主题,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其次,新教材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栏目的多样化,如历史纵横、思考点、学习聚焦、问题探究与学习拓展等,这说明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做中学,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再者,统编历史教材从内容上看上册为中国历史的内容,下册为世界历史的内容,但并未像以往一样称作《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统称为《中外历史纲要》(上、下)。这就提示我们在使用统编高中历史教材教学时,应立足“中外”,拓宽视野,引领学生学会在人类社会整体视野下考察历史事物:在上册的教学中,将中国历史的内容放到世界舞台上去考察;在下册的教学中,注意关注中国当时的情况,从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提升学生素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从世界视野、全局视角思考史学导读的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形成全面、立体和客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