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情分析

1.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基本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与发展、变革与争鸣中蕴含的统一因素,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本课内容在初中已有涉及,学生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与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系统学习,已经掌握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及秦亡的基本史实,但可能对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国家治理体系难以理解。因此本课既要对初中知识做好巩固,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区分度,注重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

本课的施教对象为刚刚踏入高中校园的高一学生,他们思维活跃,但仍处于由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更多学生适应形象思维理解,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比较、分析、解读史料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高一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和自主获取知识的欲望,教师课堂上应多与学生互动,努力营造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