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4: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决策制度
走向成熟的中央官制
教师活动:呈现情境:唐朝诗人孟郊中进士,他可以去中央当官了吗?如果不能,怎样才能当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目内容思考。
学生活动:阅读熟悉课本第二目,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教学导入第二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熟悉课本内容。
教师活动:概述孟郊做官需要当时的“委任状”:告身。引导同学们观看PPT中的整个“告身”在唐朝时的制定过程。

学生活动:以书本第二目第二段为内容基础,进行互动,了解整个三省六部制的决策运行体系。
设计意图:交互式互动,强化学生对于三省六部制的决策行政体系的认识。
唐中宗若不经两省径自封拜官职,装置诏书的封袋改用斜封,所书“敕”字改用墨笔,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其私下所封之官,时人称为“斜封官”,因其未经正式敕封手续而为一般人所看不起。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由此点出中央官制依旧是以中央集权为中心,皇权至上。引出后续问题:相权的分散是必要的,接而分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下列两张图片,引导同学思考三省六部制的决策和行政特点以及三省六部制的内在演变。
三省位置分布体现各部分职权分工明确,彼此制约;三省长官为宰相,分散相权;发展到后期中书省和门下省相互制约,政事堂由此诞生。

教师活动:展示出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中央决策行政体系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前两张图思考,并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创新在哪儿?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多媒体优点,图文并茂,引发同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史实知识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教师活动:①总结二者的区别以及三省六部制的创新。
三省的职能是分三公中的“丞相”职务,相权分散,保证君权独尊;九卿职能多有关于皇帝内部的,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少府管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等等,六部职能分工合理,并对一直延续对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政事堂的设立也是创新之一,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办事效率。
②最后点出本目,中央官制的核心学习内容。
学习聚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