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设计思路
2025年11月20日
一、整体设计思路
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一课的知识中,出现了许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未曾涉及的内容,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对此,我立足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程设计上,以历史地图为媒介,列举一系列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来阐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的格局特征与早期国家的形成历程。采用观察历史地图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列举考古资料时,我注重对原始社会的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考察,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使学生们能够通过科学的历史观了解中国的原始社会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远古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从而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形成对历史的全面、客观的认识。
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总结出夏、商、周国家制度的特征。并使学生最终认识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促进了华夏民族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我通过阅读、分析文字史料的方式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增强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实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我通过对早期国家的特征的深入阐释、升华主旨,总结、回顾整节课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此达成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目的。
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对教学方式的选择,实现在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同时,突出对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